(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古人不讲普通话,他们的平仄需要查韵书,最常用的是“平水韵”。古人的“平上去入”四声中,第一声是“平”,后三声都是“仄”。由于时代变迁,语言也在变化,普通话没有了入声,所以很多古诗里的字我们读起来是平,其实却是仄声。要想准确的判断汉字在平水韵中的平仄,可查《佩文诗韵》一书或诗词吾爱app。...
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 本文主要参考了王力教授的著作《诗词格律十讲》,建议对格律感兴趣的小伙伴去读一下。虽然这本书也没有讲得特别深入,但入门是足够了,其他很复杂的一些东西,如律句的平仄变格,孤平拗救,可以在之后慢慢研究体会。 说到平仄,必须明确什么是平,什么是仄。所谓仄,就是不...
诗词微塾 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格律诗区别于其他诗体的主要特征。毛泽东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所谓平仄,就是将汉字发音的四声分为两类,阴平、阳平归一类,为平声;上声、去声归一类,为仄声。古代还有入声字(现代南方各省的方言中,也保留着入声字),散在于现代普通话中的...
王力《诗词格律十讲》上文说了,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因为相比于近体诗而言,古体诗几乎不讲格律(或者是特点不明显);所以讲诗的格律,也主要是讲近体诗。1【入律的古风】古体诗就五言和七言的三字脚(句末三字)来说,有: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四种格式。如:开荆扉、吟松风、河星稀,这都是古风三字...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
诗词格律小讲 | 第四讲 近体诗的平仄 特定的平仄格式 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用另一个格式,即把第三字与第四字调换位置,变成“平平仄平仄”。放到七言诗中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把第五字与第六字交换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的第一字与七言的第三字不再是可变的,必须要用平声。这种...
第1句错误的诗词句 “侯门一入深似海”正确的诗句应该是“侯门一入深如海”,因为这是一首格律诗,正确的平仄顺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6个字的位置应该是平,而“如”是平声,“似”是仄声,因此很明显“深如海”才是对的。此句出自唐朝崔郊的《赠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