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
种类:主要是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讲究格律,而前者不太讲究。 字数:主要有四言(唐以后很少了)、五言、七言,以后两者为主。 句数:4句叫绝句(五绝和七绝),8句叫律诗(五律和七律),多于8句叫长律或排律。 律诗是最终形成的一种成熟诗体,对应的格律特点是 篇幅+平仄+押韵+对仗,下面重点讲讲。 3...
第二是对句数做了规定,每首八句的称“律”,即“五律”或“七律”;每首四句的“绝”,即“绝句”,细分为“五绝”和“七绝”两种;而多于八句的则称作“排律”。 除基本句式以外,格律诗的主要要求还有四大要素,即平仄、押韵、对仗与粘对。以下将分别说明。 平仄 ①四声 平仄的概念会涉及到音韵学的内容,中古...
首句平起不入仄韵诗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首句平起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格律依据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在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
三、格律诗 1. 用韵规则及特点 格律诗用韵规范,要求比古体诗严格的多。其用韵可用“一韵到底”、“偶押首活”和“韵白两脚平仄颠”这三句话来概括。一韵到底:一首诗押韵字,须为同一韵部,且平仄相同(通韵与新韵中同一韵部分平仄)。随着时代发展及语音的变化,采用平水韵时,首句用邻韵已被普遍认可...
恰当地安排平仄,让不同的声调在相应的位置上交替出现,可使语言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声律美。我国近体格律诗对平仄有严格的要求,安排平仄须遵循以下几条总的原则。 1. 在一句之内,平仄以音步为单位相间交错,即“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便是“平平”。最后一字是韵脚的须是“平”,非韵脚的须是“仄...
诗谱 五言律诗 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二、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格律诗每句第二、四、六个字必须是“平、仄、平”或“仄、平、仄”形式。一.怎么来的 从格律诗的发展史来看,与其说“平仄”是有人特意规定的,不如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后人根据发现的规律性,记录并流传下来的。在唐朝之前,七言诗较少,以五言诗为多。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