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三首诗,分别是南北朝乐府诗《莫愁乐》、唐代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三诗俱是吟咏六朝古都金陵盛衰变迁的名篇,周邦彦三诗化一词,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浑然天成。 这首词共有三叠(三阕),一叠从金陵形胜说起,遥想昔日故都繁华,展现出一幅境界阔大高远,江山景物清华的画面。二叠则转...
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三首诗,分别是南北朝乐府诗《莫愁乐》、唐代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三诗俱是吟咏六朝古都金陵盛衰变迁的名篇,周邦彦三诗化一词,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浑然天成。 这首词共有三叠(三阕),一叠从金陵形胜说起,遥想昔日故都繁华,展现出一幅境界阔大高远,江山景物清华的画面。二叠则转...
这种写法让人想起了“轻沙走马路无尘”,“松间沙路净无泥”等词句,都写出了苏轼对洁净无尘泥沙路的喜爱,从中似乎透露出了远离尘俗,高洁坦荡的精神追求。 纵观全词,一个活脱脱的酷爱自尊、自由的人物形象,跃然其上,湖南文理学院教授王文龙评价此词说:“该词多用典,语典、事典用了四个,是诗化的一种表现。” 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提出,李煜是推动词从音乐附属品转向独立抒情文体、实现“诗化”的关键人物。这一观点揭示了李煜在词史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其创作实践使词突破了传统题材与表现手法的限制,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一、词体地位的革新者 李煜前期的词...
原来最早将词诗化言志的是李煜,我一直以为是苏轼。原文摘自#叶嘉莹#的文本#南宋名家词选#之二《叙论》:开始我们说,歌辞之词、诗化之词与赋化之词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词在北宋就已经发展完成了。从歌辞之词发展到诗化之词有它必然的趋势。因为一个作者,如果他熟悉了词这种文学体式,当他遭遇到重大变故的时候,他...
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李煜。王国维在词的发展史上给予了李煜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仕大夫之词。”这句话意味着在李煜之前,词主要是伶工(乐师、歌者)所创作的娱乐性质的作品,而到了李煜,词的境界变得更为开阔,情感表达...
诗化聊斋 之 柳氏子(通韵) 老来得子实追债,隐友血资阴祸埋。 囊蓄为空缘荡侈,茧成就缚属当该。 既结客侣良心昧,怎怨病儿敌意揣。 尚义崇仁双利惠,劝君积善莫谋财。 赵新民 诗化聊斋之《柳氏子》(通韵) 聊斋旧卷忆前尘,柳子贪饕祸自身。
“诗教”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 ·经解》之中:“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 “温柔敦厚”作为孔子诗教的目标,是指用“以诗化民 ”的方式,来培育平和、理性、通达的人格,并由个体上升至国家、民族、天下,意在构建一种雅正中和的社会范式。孔子把诗教作为一种人文教化的途径...
所谓“词体诗化理论”,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视词为诗,用儒家传统诗教来阐释、规范词体的属性和功能;二是主张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总览词史,可清楚发现,诗、词异构而同质,两者在表现功能上实无区别。词实际上走过了一条从与诗等同到与诗分离又逐渐向诗回归并最终等同于诗的道路。在词向诗歌回归的过程中,文体演变...
初隐鹿门时,孟浩然眼中的鹿门山好似永远是春天的样子。春光美景,怎能无诗,于是就有了现在人人都会背诵的《春晓》。他的诗歌风格清芬,清新自然,虽历经千年,但仍脍炙人口,为人民群众传颂不绝。他开创了全新的山水田园诗派,为后人留下《登鹿门山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