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国维先生主张的“诗词有题而诗词亡”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主张适合于发散性的,作品主旨难以概括的诗词作品。就像李商隐的无题诗便是如此,它的魅力正在于主旨隐秘,具有别样的“朦胧美”,这也让后世之人在解读时有各种观点竞相提出,这种诗作便不应该拟以标题。但倘若是一些...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迹’之误。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春秋公羊传注疏》宣公十...
12、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亡”在中间的诗句 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出自清·曹雪芹《葬花吟》2、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出自宋·郑思肖《二砺》3、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出自唐·王贞白《金陵怀古》4、身阅兴亡浩...
术语库|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wáng zhě zhī jì xī ér 《shī 》wáng) 圣王之道消失之后,《诗经》也就跟着衰亡了。一说“圣王之迹”专指 西周时期周天子派人搜集民间诗歌、了解世风民情的事迹。“诗”指《诗经》, 或说即指民间创...
兴亡千古馀恨,收拾付诗囊。水调歌头 其四 辛弃疾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其一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水调歌头 刘过 兴亡事,付浮云一笑,身在天涯。沁园春 其一 观竞渡 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六州歌头 其二 ...
由是来看,哲以为《诗论》简“孔子曰”章正确的释读当为:“孔子曰:诗亡吝志,乐亡吝情,文亡吝音。”“亡”,训为“消失”。“吝”,训为“少”。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诗消亡了就缺少了志的表达,乐消亡了就缺乏了情感的表达,文辞消亡了就缺失了音乐的表达。” ...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
要想创造出具有唐音的格律诗,必须破除“诗亡”论的魔咒。这也算是一种解放思想吧。 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注释: 【1】钱先生的原文:“理堂'诗亡’云云,又拾明人唾余。”后又补订说:“此说非昉(起始)自明。” 【2】钱先生的原文:“譬之六朝俪体大行,取散体而代之,至唐则古文复胜,大手笔多舍骈取散...
悼亡诗大全 1、《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21.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潘安《悼亡诗三首》22.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23.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潘安《悼亡诗三首》24.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苏轼《送顿起》25.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