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省试湘灵鼓瑟》。看到“省试”二字,很多人会好奇,这是不是和科举考试有关呢?的确如此,在唐代各地贡士前往京城参加礼部考核,称之为省试。一旦金榜题名,贡士就成了进士,有资格踏入官场。按照内容题材划分,这是一首试帖诗,写于科举考试过程中。想不到吧,在唐代科举...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首《省试湘灵鼓瑟》是钱起的试帖诗。是他在唐玄宗天宝十载也就是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由于当时考试由尚书省所属的...
唐宋时期的试诗称为唐律,一般用四韵、六韵,很少用八韵(每两句为一联,称为上、下联,下联押韵,称为一韵),是唐代至宋代前期考取进士的项目之一。宋神宗时期,由于王安石变法,试帖诗一项被取消,元明两代迄未恢复。 清代自乾隆朝开始,恢复试帖诗这一考试项目。但在形式上有了一定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将它八股化...
[ shì tiě shī ] 诗体名。试贴诗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诗体,常用于科举考试。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试帖诗名作 试帖诗的读音正确 试帖诗是哪一段时期考取进士 试帖诗10首十首 五言六韵试帖诗 试帖三万选 唐朝试帖诗 清朝试帖诗热搜...
试帖诗的题目都要在前面用“赋得”二字(所以又叫赋得体),然后取古人五言或七言诗一句,指明以诗句中的某字为韵,称“得某字”,也就是限定要用这字的韵部,同时这个字还必须在诗的第二句或第四句的韵脚上出现;题目中还要指明要求“五(七)言六韵”、“五(七)言八韵”等;在诗中,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
试帖诗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诗体,常用于科举考试,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它起源于唐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在唐玄宗开元时期,开始规定韵脚。试帖诗不仅是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更成为文人学子抒发才情的方式。 试帖诗的结构有一定的模式化特点...
试帖诗的意思,一方面是考察诗人的才情和学识,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诗歌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在古代,试帖诗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学形式,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通过写试帖诗而成名的。 试帖诗的特点是题目固定,格律严谨,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诗人需要在规定的题目下,运用自己的才情和技巧,写出符合格律的诗歌。因此,试帖诗是一...
钱起而外,白居易在贞元十六年(800)参加的省试的试帖诗是《玉水记方流诗》,以“流”字为韵,六十字成。其诗是: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 尹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 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 潜颖应旁达,藏真岂上浮?
帖是唐代考明经科时所用的一种试卷,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间露开一行,显露字句,考试者补出上下文。试帖就是这种考试。试帖诗的名称即源于此。唐代的试帖诗所受拘束较小,比如诗题远不像清代那样皆有出处,考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命题,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可以根据题目发挥,如果哪一位考生...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