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平脚 + 平平脚 + 平仄脚 + 仄平脚)+ (仄仄脚 + 平平脚 + 平仄脚 + 仄平脚) 律诗中间四句要用对仗。所谓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一般不对前两句和后两句作对仗要求。 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作工对(就是对得工整)。五字句有四个字对得工整...
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在对句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词的平仄是指词语在诗歌中的音律节奏。诗歌中的每个字有不同的音调,有些字读起来轻盈而柔和,有些字则读起来有力而沉重,这种音律节奏就是平仄。平仄是诗歌的基础,它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平仄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说五言诗每句都有四个音,顶起来两个音是仄的,下沉两个音是平的。
浅谈古诗词平仄 古典格律诗词对文字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稍谙古文者皆知。以七律为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对中间两联尤其要求严格对仗。这种对仗不紧紧是字数,词性上的,还包括声调。从声调上讲,首先是平仄相间,即不能出现连续的平声或仄声,当然仅对偶数位字作这一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ȵioh。(句中,“十”读ʐəh/zəh/ʑih,入声仄。三字出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tshieh。(句中,“白”读bah,入声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靖康耻,...
古诗词的平仄是根据古代汉字发音简化出来的。古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代表,而唐宋之后的古诗依旧按照古音韵来创作,所以发音就以宋末《平水韵》为准。元朝北方口音的入侵,演变到今天的普通话和唐音宋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新韵和平水韵也有了较大的区别。汉字发音变化,自然就会产生不同韵部的重新组合。不过韵部的调整...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平仄来源。“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平声中,平直不变的称为“阴平”,缓慢上扬的称为“阳平”。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相对于今天的普通话发音来说的话,大致上一二声发音的字是阴平、阳平,三声发音的字是上声,四声发音的字是去声。而入声字在今天的...
无论是平和仄都是诗中字词的组合。平仄的运用也创造了大量的词汇。诗人在作诗中为了兼顾平仄的运用,对一些所能表达意思的词进行了创造,这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见到。比如:人面桃花、青梅竹马、比翼连枝、海枯石烂、金戈铁马、悲欢离合、绿肥红瘦、柔情似水等。
今天介绍一下曲子词的平仄。词在平仄上的要求和近体诗一样的严格,甚至在有些时候比近体诗还要严格。比如近体诗一般只区别平声和仄声,而词有时候还要具体区分到上声、去声、入声,而且由于词的句式参差,长短不一,导致词的平仄,不像近体诗那样按句式有统一的定例可以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