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脉诊在临床上,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
诊脉又称切脉、按脉,脉象的生成与脏腑的气血有很大关系,如果脏腑的气血出现了问题,那么血液的流动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可以用寸口诊法、遍诊法、三部诊脉法来诊断病症。1、寸口诊法:指的是腕后桡动脉的位置。2、遍诊法:诊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个部位,是古代诊脉的一种手法。3、三部诊脉:察人迎、寸口、阳关。全...
指法:诊脉时医者先用中指定关,中指放在病人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食指按关前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尺脉部位。三指同时用力称总按,以总体体会三部九候,分别用某一指单按,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诊脉时力道轻重变化,前后挪移能更好的辨别脉象。 具体号脉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切勿擅自判断,以免贻误病情。三甲...
诊脉的方法主要包括寸口诊法,同时还有遍诊法和三部脉诊法。以下是具体的诊脉步骤: 首先,在诊脉前,患者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如爬楼梯、跑步等剧烈运动。若有过运动,通常建议休息半小时后再进行诊脉。患者可采取仰卧位或坐位,掌心向上,使寸口部位充分暴露。 其次,在诊脉时,医生将食指、中指、无名指放于患者的掌后横纹...
中医诊脉是寸口脉。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通过触摸患者的动脉搏动来观察、诊断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中医认为,脉象可以反映人体脏腑之气、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帮助诊断疾病。 诊脉时,中医师主要关注脉搏的节奏、强度、速度、深浅等方面。根据患者的脉象表现,中医师可以判断出疾病的性质、病位、病程等信息。脉象...
中医诊脉是一种通过触摸脉搏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它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中医诊脉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中医认为,脉搏的跳动与人体的脏腑、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以下是中医诊脉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 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进行切脉时,应注意时间、姿势与指法。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已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病人可采取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不少于一分钟。健康人的脉象应...
悬丝诊脉指的是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就把丝线的一头搭在女病人的手腕上,另一头则由医生掌握,医生必须凭借着从悬丝传来的手感猜测、感觉脉象,诊断疾病。后来引申含义为:没有确实侦查过的臆测。起因 传说古时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御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