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妨害人民法院调查证据、阻碍人民法院依法执行职务、破坏诉讼正常进行等行为,这些行为主要有:第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第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第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护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
这一要件明确了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时间界限,有助于准确界定该类行为。3.行为出于故意 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必须是故意实施的,过失行为不构成此类行为。有些行为本身就只能由故意构成,例如,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这些行为明显体现了行为人主观上故意破坏诉讼秩序的意图。然...
诉讼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是相对应的。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一般也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但两者又不完全一致,民事行为能力存在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三种,而诉讼行为能力只存在有诉讼行为能力和无诉讼行为能力两种。 民事行为能力采用三分法,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民事...
最高院认为:肇州工信局在本案一审、二审中没有委托授权李某进行诉讼,李某使用伪造的肇州工信局公章制作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诉讼代理手续参加本案一审、二审审理。虽然肇州工信局在之后表示对李某等诉讼代理行为以及裁判结果予以认可,但是诉讼代理不同于民事代理,且李某伪造肇州工信局公章已构成犯罪,...
诉讼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年龄和精神状态。 一、依据年龄划分诉讼行为能力: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诉讼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的规定,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也同样无诉讼行为能力。法规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导读:民事诉讼行为主要发生在当事人为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存续期间,而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是指当事人双方的契约行为。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均为法律上的行为。前者发生在诉讼中,受程序法限制,后者概念源于契约制度,受实体法调整。 什么是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一般诉讼行为主要包括起诉,受理,立案,开庭,审理,判决等环节.以下是对这些诉讼行为的详细解释: 一,起诉 起诉是诉讼程序的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果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同时,...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庭审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规范的法庭秩序和严格的法庭纪律,才能充分保障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使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庄严的法庭上,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纪律和规则;藐视司法权威、扰乱法庭秩序、干扰庭审活动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延伸阅读...
诉讼行为能力,又被称为诉讼能力,是指当事人亲自参加诉讼,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民事诉讼中,诉讼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是相对应的。那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23条的规定,成年人以及未满16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8...
哪些行为属于虚假诉讼行为? (一)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当事人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属于虚假诉讼行为:1. 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2. 与他人恶意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