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食: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跟外界的接触,所产生的回应现象就是靠了这“识”的运作才有种种表态。常人使用六个识来生活,以六识作为基本的活动分子,在六个感官上遛荡打转,终日在眼耳鼻舌身意六处捕捉猎物、大口吞食六根上的色、声、香、味、触、法六道佳肴。 识食的功用:识别了知,即是对感官所攀缘的外尘能起...
由于饮食有粗细、餐次的不同,因此得名段食。触食:众生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官能(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界(六尘),从而产生欲乐和适意的感觉,这就是触食。思食:各种思虑、思考和意欲使意识活动得以进行,这就是思食。识食:与爱欲相应,执着身心为我的潜意识活动,即为识食。这...
4. 识食,以有漏识由段、触、思三食之势力而增长,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支持有情身命不坏。这种食物方式为最高级的天尊、佛菩萨所采用,他们以识为食,达到了吃饭的最高境界。四食中,段食特指欲界,其他三食则通用于三界,但会因胎生、湿生、人趣、天趣、鬼趣等不同生命形态而有所差异。例...
四食(佛光大辞典),指长养有情生命之段、触、思、识等四种食物。系「九食」之一部分。又作世间食。1、段食,欲界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分段而饮_,以口、鼻分分受之。就是指人道或者一些天人的吃饭方法。就是隔一段时间就饿了,就要吃饭。2、触食,又作细滑食、乐食。以触之心所为...
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识虽通诸识自体,而第八识,食义偏胜,一类相续,执持胜故。 最后一个是识食,即第八阿赖耶识。“执持为相,谓有漏识”,以这个有漏识来维护我们的身体。“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由前面的段食、触食、思食的增上力,这个识...
四、识食,有漏识由段、触、思三食之势力而增长,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支持有情身命不坏者。 段食,即一段段地吃。以口、鼻分分受之。我们每天三顿饭分为三段时间,即早、中、晚三餐。这种饮食习惯就叫段食,这是人们重要的饮食。段食又分粗、细二种;前者如普通食物 中的饭、面、鱼、肉等,后者如酥、油...
识食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杂语)四食之一。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诸天等,皆无段食等之三食,只以识持体,故名识食。传心法要上曰:‘有识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饥疮为患,随顺给养,不生贪着,谓之智食。恣情取味,忘生分别,唯求适口,不生厌离,谓之识食。’更多...
"识食"指的是辨别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在如今的食品市场中,各种诱人的包装和广告常常掩盖了食品中的隐患和瑕疵。因此, "识食"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之一。要进行"识食",需要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成分、...
触食:主要是火大风大 阳光空气 思食:精神生活(否则人会空虚寂寞冷的),主要是识大 看书电视等消遣或者精神追求 识食:业力,主要是第八识阿赖那 命根 命运 或大禅定境界 生命中的一切(业力)现象 能食者:是第七识那末见大,就是意根即能照见功能 圣道:远离一切能食被食者,一切7大...
二解 集异门论八卷十页云:云何识食?答:若有漏识为缘,能令诸根长养大种增益;又能滋润随滋;乃至持随持;是名识食。其事云何?答:如世尊教颇勒窭那记经中说:颇勒窭那当知,识食能令当来后有生起。如是等类,说名识食。 三解 品类足论七卷五页云:识食云何?谓缘有漏识,诸根长养,大种增益,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