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伦设治局为黑龙江省原辖县级行政单位。位于原黑龙江省西南部,大兴安岭东南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境内。索伦,又称“索伦山”。中华民国成立后,1916年2月1日,于黑龙江省龙江道境内暂定“特别区域”设置索伦山宣抚局。1917年3月15日,黑龙江省长公署呈请获准,将索伦山宣抚 局改设索伦山设治局,驻哈海镇...
新设县(设治局):鐘山、榴江、田西、樂業、萬岡、天峨 三、福建 撤直隶州设县:龍巖、永春 撤散厅设县:平潭、雲霄 新设县:柘榮、周寧、水吉、金門、華安、三元、東山 四、台湾 新设县(设治局):新竹、臺北、臺中、臺南、高雄、花蓮、臺東、澎湖 五、湖南 撤直隶州设县:澧縣[39]、郴縣[40]、桂陽[41]...
北京政府时期,设治局名称正式出现,成为与县并列但地位略低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称设治员,经费按县缺减半预算。1931年6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设治局组织条例》,规定在各省未设县治地方,可以暂时设置设治局,到相当时期,再改升为县治。设治局的置废与区域的划分,与设置新县一样,由省政府拟具图说咨请...
在历史的长河中,内蒙古通辽经历了从设治局到省级行政区的演变。这一过程不仅见证了通辽地区的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更体现了国家对这一地区的重视与支持。通过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通辽今天的繁荣与成就。设治局的成立 1914年,通辽地区设立设治局,标志着白音太来屯改建为通辽镇,并隶属于辽源县。
潞西设治局 潞西设治局,行政区划名。沿革 民国四年(1915)划芒市、遮放、勐板三司地为芒遮板行政委员辖地,1932年改置设置局,辖原明代芒市长官司,清之芒市安抚司以及遮放副宣抚司,勐板土千总地。职责 治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
鲁北设治局,民国时设置于热河特别区的设治局,位于热河北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民国十三年(1924年)2月,由开鲁县析置,局所驻北平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鲁北镇)。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省及长城一线,热河战役开始。3月,日军攻陷热河省,5月10日,划归新设的兴安总省兴安西分省管辖。同时,裁撤鲁北设...
天山设治局始建于中华民国十五年七月(公元1926年)。 3、设治局界: “东以阿鲁科尔沁旗东境与鲁北设治局境及开鲁县为界,西与林东设治局境为界,北与乌珠穆沁旗为界,南以台河与开鲁县为界”。 “本设治局界方向,西北至东北间,与察哈尔省乌珠穆沁旗四百里,与热河省鲁北设治局界二百五十里;东北至正东...
历史官职> 设治局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于少数民族地区或边远地区尚未设县的,先成立设治局进行筹备,作为设县的过渡。设治局置设治委员一人,其职权与县知事略同。国民党政府沿置,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六月二日公布的《设治局组织条例》规定,设局长一人,受省政府的指挥监督,处理本管区域内行政事务;其辅助人...
清朝末年,为筹备新设的县级行政区,总督署、巡抚署或省政府会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名为设治局。设治局的主管官员称为设治委员,其职权在不同时期等同于知县(清朝)、县知事(北洋政府)或县长(国民党政府)的角色,负责前期筹备工作。进入民国时期,设治局的地位上升为二级行政区,隶属于省级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