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部分原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原文及翻译: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处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最好的。选择的住处不是一个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
论语《里仁篇》全文、译文及注解 一、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解读:孔子认为仁德不难以实现,只是缺乏真正去追求的人,人都有向善向美之心,厌恶不仁的人从行为上也就有了仁德,谁也不想让背负不仁之名。孔子劝大家践行仁德,哪怕是用一天的时间,他认为没有人做不到。仁德即泛爱众,也就是助人为乐,助人为乐人人可以做到,但有谁又用一天时间去做过呢?这就如社会文明倡导雷锋...
第六章从求仁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主观上肯不肯用力而不是力足与不足的问题因为无论什么人从根本上来说都有为仁的能力 《论语·里仁》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四·一]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四·二]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④,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原文: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翻译:杨伯俊——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
【Me】:这是《论语·里仁篇》中的一些句子。以下是逐句解读: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在家庭和社区中实践仁德是美好的。如果选择不去实践仁德,又怎么能知道它的真正含义呢?”【注释】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德,并认为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仁德的意义...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如下: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
本篇重点谈论“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核心,本篇章也是整部《论语》的重点篇目,集中地记载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仁”不但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追求的最完美的道德境界。 【原文】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论语》里仁篇注释与翻译 里仁篇第四(共二十六章)【4·1】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注释】①里:这里可看作动词。居住。②处:chǔ,居住。③知:同“智”,论语的“智”字都如此写。孔子说:“居住的地方,要有仁厚风气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厚风气,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今天分享的是论语的第四篇内容,一起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