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论语(古)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论语名词解释: 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及其门人弟子言行片段记录。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记录孔子言行及其政治主张、...
《论语》的名词解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论语的含义:《论语》字面意义是“论话语”,即言论、对话。其内容是孔子及其弟子记录和传承的语录和对话,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教育理念以及与弟子、学生、政府官员等的各种对话。 2.作者:《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后人,主要作者是孔子的学生及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子夏等...
【译文】 孔子说:“群众赞同的,就要执行;群众不理解的,就要向群众解释清楚。” 【原文】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注释】 疾:厌恶。 【译文】 孔子说:“崇尚勇猛而讨厌贫困的人,是祸害;被人唾弃的没良心的人,是祸害。” 【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
解析 “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篡、编辑之意。语,即言语、言论。论语就是指编辑孔子及其弟子等的言论。《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的最重要的文献。
【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
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字词解释:博:广泛, 笃:忠实、坚守, 切 :恳切, 仁:仁德。 2.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必背100句及解释《论语》必背100句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
《论语》是记录孔子生平言行的一本书。“论”即议论,“语”即答复或阐述原义之意。因此《论语》就是把孔子和其弟子相与问答的话加以整理、编纂而成。相传是曾子、有子的再传弟子陆续集起来的。汉代所传的《论语》有三种底本,即《鲁论语》、《古论语》和《齐论语》。《古论语》为鲁恭王时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