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弗兰西斯 培根的著名议论文。主要论述了至上之美是由内在美和外在美结合而成的——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
高尔泰(1935年10月15日─),江苏高淳人,著名画家、美学家,旅美学者。 以下介绍来自维库百科(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高尔泰variant=zh-cn) 1955年于江苏师范学院毕业,分配至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任美术教师。 1957年二月,因在北京《新建设》杂志上发表论文《论美》而遭到批判,后反右运动中被打为「右...
弗农·李(Vernon Lee, 1856—1935),又译作浮龙·李,英国文艺批评家、美学家、小说家,“移情说”理论在英国的代表性理论家之一,主要学术代表作有《美与丑》(1897)、《论美:心理美学导论》(1913)、《美与丑及心理美学中的其他研究》(1912,与汤姆森[C.A.Thomson]合著)等。同时著有众多小说、散文及戏剧作品,影...
《论美》原文 作者:培根 美德好似宝石,它在互相背景的烘托下反而更华美。相同,一个妆扮其实不华贵却庄重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寂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其实不都有其余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小气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很多容貌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
论美议论文1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
这样,当我们开始认识美的时候,意欲也就因此完全从意识中消失了。只有意欲才是我们一切悲哀、苦痛的根源。这就是为什么伴随着对美的认识我们感受到了愉悦。所以,愉悦是以消除了任何可能的痛苦为基础。但假如有人提出反驳,认为随着痛苦的消除,愉悦的可能性也会被一举消除,那么,他应该记住:正如我已经多次解释过了的,...
“人们或者客观地解释美,或者主观地解释美;而且,或感性-主观地解释美(如博克等),或主观-理性地解释美(如康德),或理性-客观地解释美(如鲍姆嘉登、门德尔松及其他美在完善论的拥护者)……上述这些理论中的每一种自身都有经验的部分,显然也包含着真理的部分;似乎错误可能就在于,把与该理论相符合的那种美的部分当做...
作者简介: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著作主要有《反对阐释》、《激进意志的风格》、《论摄影》等。她的写作领域广泛,在文学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著称。除了小说,她还创作了大量的评论性作品,涉及对时代以及文化的批评,包括摄影、艺术、文学等,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 在文化界...
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又不尽在面目端正而在举止文雅合度。美之极致,非图画所能表,乍见所能识。举凡最美之人,其部位比例,必有异于常人之处。阿贝尔与杜勒皆画家也,其画人像也,一则按照几何学之比例,一则集众脸形之长于一身,二者谁更不智,实难断言,窃以为此等画像除画家本人外,恐无人喜爱也。余不...
如果美不以自身为途径,为向导,你们到哪里,又如何能找她到呢? 如果她不是你们言语的编织者,你们又如何能谈论她呢? 伤心痛苦者说:美是善良而温柔的。 “她像一位因自己的荣耀而半含羞涩的年轻母亲,走在我们的身边。” 热情奔放者说:“不,美是强烈而令人惊畏的。 “她如暴风雨般震动我们脚下的大地,摇撼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