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幸之油画作品 1950年,许幸之调到北京工作,担任文化部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编导,导演故事片《海上风暴》;1953年出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主管行政和拍片工作;1954年春,许幸之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改革开放”之后,耄耋之年仍创作了大量画作,并撰写了一批回忆...
1983年与许幸之先生通信后,我到北京出差,抽空约了关露的外甥女李巧娴当我的向导,一起去拜访许先生。他住在中央美术学院,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许幸之先生长得不高也不矮,眼睛被上面的眉毛深深地盖着,有点像广东人,其实他是扬州人,他操着带些扬州口音的普通话与我们交谈。那时我正研究关...
《风云儿女》是由许幸之执导,田汉、夏衍编剧,袁牧之、王人美、谈瑛等人主演的抗战故事片。该片于1935年5月16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在抗战时期,只顾享乐的诗人辛白华最终因为挚友梁质夫的牺牲而投入抗战的故事。2022年,该片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百年百部优质电影奖。剧情简介 辛白华是个诗人,他有一...
许幸之 (1904--1991),中国电影导演,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作家。 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扬州。擅 油画,粉画、美术史。 中央美术学院。1916年随吕凤子学画。1919年进上海美专,1923年在上海艺术研究所进修,后赴日本 东京美术学校学画。曾任中华艺大西洋画科主任。
许幸之故居位于扬州市广陵区板井巷38号、40号,为当代油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学家许幸之故宅,民国建筑。人物介绍 许幸之(1904--1991)扬州人,曾任上海中华艺大西洋科主任,副教授,参加过左翼文化运动,被推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后赴苏北解放区,参与筹建“鲁艺”华中分院并在该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
在文革撂下十年画笔之后,许幸之从7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无限欣喜的心情重新投入绘画,开始了美术生涯的第三个阶段。80年代,他在扬州瘦西湖画的《枯木逢春》等,可以说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三、板井巷走出的“战士·诗人·艺术家” 许...
许幸之是现代著名油画家、美术史家。1904年4月5日生于江苏扬州,13岁时拜吕凤子为师。1919年考入上海美专学习西画,后得郭沫若资助,于1924年赴日留学。1929年回国,任教于上海中华艺大西洋画科。1930年当选中国左翼联盟主席,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提出以新兴美术运动支持新兴阶级的革命运动的主张,并带头深入生...
1935年许幸之在《风云儿女》拍摄现场 《风云儿女》电影海报 1954年,许幸之离开电影界回到了他早已向往的美术界,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许幸之与董希文在教学上有着共同的看法,特别是在注重民族传统和吸取西方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绘画以丰富中国油画语言的问题上,都具有开拓的意识,主张兼收并蓄,广泛吸取各家之长。许幸之...
许幸之自然是这一文化大潮的推动者。作为“三栖明星”,他是跨界忙碌,热心奔波。 在盐城大众戏院召开的“苏北戏剧协会”成立大会上,许幸之作为大会主持人,阐明了该协会旨在“开展戏剧运动,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推动民主主义文化”。大会选举了许幸之、许晴、扬帆等23人为理事。戏剧本身在盐城就有丰腴的土壤,特别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