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玄学流行,何晏、王弼、阮籍等士大夫不谈世事,尚谈玄理,只有当时的欧阳建以「违众先生」自居,一反当时流行的「言不尽意论」,明确主张「言尽意」,否定语言不能表达事物的说法,他的观点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特征。欧阳建有关言与意问题的讨论,流传到今天的资料也十分有限,只有《艺文类聚》里载有他的文章〈言...
“言”是指人们彼此相互交流沟通的语言工具,“意”是人们通过“言”想要传达的理念,它包括人的情感、思想、认识等等。随着语言和思想的不断发展,言意之辨也在不断深入展开讨论,大体的观点分为两类:“言不尽意” 与“言尽意”。《庄子·天道》云:“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
直言尽意的意思是直爽地说出全部的意思。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成语发音:zhí yán jìn yì。成语出处:该成语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元帝纪》,原文为“直言尽意,无有所讳”,意指说话直截了当,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成语用法: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适用于书面语体,用于形...
直言尽意 [ zhí yán jìn y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í yán jìn yì ] 正直地说出全部意思,没有隐讳。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言尽意不尽的意思 言尽意犹的意思 言尽意未尽 言尽意 言尽意远 言尽意犹 言尽意是谁提出来的...
《才思敏捷的欧阳建与《言尽意论》·言能畅志》注释|译文 言不畅①志,则无以相接②;名不辨物,则鉴识③不显④。(《言尽意论》)【注释】 ①畅:畅通、无阻碍。②相接:相互交际。③鉴识:精辟的见识。④显:显露。【译文】 如果语言不能够顺畅地表达思想,那么人和人之间就无法交际;如果名称...
迷离杳渺,引人遐思,言尽而意不尽。作词如此,方为上佳。 NO.20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 “灯又烬”一语双关,卧房灯烬成灰,寓亲人相会也不可得。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此词当如是。
此时,汉字已经超越了语言的记录工具,而表现出“象”的身份,传达出“意”的内蕴,成为中华文化的标识性符号。不仅是新年,而且在许多重要场合,汉字通过“立象”创造了尽言、尽意、尽神的精神格局和价值追求,实现了民族思维和审美情趣的完美表达。 01 汉字之尽言 ...
《才思敏捷的欧阳建与《言尽意论》·言无不尽》注释|译文 名逐①物而迁②,言因③理④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⑤为二矣。苟⑥其不二,则言无不尽⑦矣。(《言尽意论》)【注释】 ①逐:追逐、跟随。②迁:迁移、变更。③因:依照、根据。④理:事理、规律。⑤相与:一起...
直言尽意 zhí yán jìn yì直爽地说出全部的意思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直言尽意,无有所讳。”目录 1、典故出处 2、成语资料典故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直言尽意,无有所讳。”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直爽地说出全部的意思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才思敏捷的欧阳建与《言尽意论》·言能尽意》注释|译文 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称也。欲辨其实,则殊①其名;欲宣②其志③,则立其称。(《言尽意论》)【注释】 ①殊:不同。②宣:通、畅达。③志:心意、心志。【译文】 并不是某个事物自然就有个名称,某种道理必然就有个称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