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老》 ,《韩非子》篇名。现存最早解释和发挥《老子》的论著。顺序是先《德经》,后《道经》,与通行本相异,而与帛书同。篇中大体上表达了作者援道入法的思想,对“道”和“理”作了区分:“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具有普遍规律的意义;“理者,成物之文也”,具有事物属性和特殊规律...
《韩非子》·解老战国 韩非子 韩非子 著 原文 段译 译文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
凡是法令变更了,利害的情况就改变了,利害改变了而民众的事务也就跟着变化,从事的事情变化了就叫变更作业。所以从事理上来看,役使民众而屡次变更他们的作业,就会减少他们的功效;收藏贵重的物品而经常搬动它,就会造成很多损坏;烹煮小鱼而屡次翻动它,就会伤害它的光泽;治理大国而经常变更法令,就会使老百姓受苦。因此懂得治...
翻译为:如果人有灾祸,那么内心就会产生恐惧;如果内心产生恐惧,那么行为就能正直;如果行为能够正直,那么思虑就能成熟;如果思虑能够成熟,那么就能认识到事物的内在规律。行为正直不邪,就没有什么祸患灾害;没有祸患灾害,就能够寿终正寝。能够认识到事物的内在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够成功。能够寿终正寝,...
《韩非子·解老·第二十》选自《韩非子》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
《韩非子·解老》:名言10句,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解老》,出自《韩非子》,是韩非对《老子》一书的解释。《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在《解老》一文里,韩非从法家的立场,对《老子》进行了评判,提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也就是说,道是万物生成的原因...
《韩非子·解老》 《韩非子·解老》原文与翻译 书之所谓"大道"也者,端道也。所谓"貌施"也者,邪道也。所谓"径大"也者,佳丽也。佳丽也者,邪道之分也。"朝甚除"也者,狱讼繁也。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衣食之业绝,则民不得无饰...
PAGE PAGE 1 《韩非子·解老》原文及翻译韩非子 原文: 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见...
韩非《解老》(原文) 在中国这个封建君主时代, 存在着两个圣人: 一位是孔子, 一位是韩非。 当代学者形容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是“外儒内法”, 意思是指韩非的理论被君主帝王们暗地里使用, 不及儒家学说显赫张杨。 惟其如此, 更见出韩非这位隐性圣人的吸引力所在。 原文: 德者, 内也。 得者, 外也。 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