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工期紧迫,替换大梁显然已来不及,而不换大梁则不仅可能坏了工匠们的名声,更可能危及到数百工匠的性命。正在众人焦虑不安之际,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大梁差一尺,工匠心太粗。大家别发愁,老夫我来补。”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美髯垂胸的老人正朝他们走来。张木匠见老人腰间挂着一把斧头...
凝神专一,技进乎道。 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 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 中国制造迈向2025, 大国呼唤“工匠精神”。 “五一”劳动节前夕, 新华社记者为您讲述几个工匠的故事。 他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法宝”是刀 2015年11月2日,施品芳早...
因此,不论纠纷大小,我始终秉持着“人民调解无小事”的理念,用心去做好调解工作。 纸短情长,与其说我是在讲述我的调解故事,倒不如说我是在转述平凡生活中的百姓事。 “你怎么能在宅前屋后私自种植花草呢?”“那你怎么能把空调外机装在不合理...
民间故事。张铁匠技艺精湛生意好,贫家女聪明机智解谜题 自古以来,打铁就是一种原始的锻造技艺,较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1637年(明崇祯十年)科学家宋应星写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这种技艺,虽然原始,但非常实用;看似简单,但学起来却并不容易。打铁不仅要技术,还要有体力,还要有耐性,...
清朝末年,有一走街串巷的剃头匠名叫郭顺余,郭顺余这人老实巴交的,白白净净的大小伙,虽然家境贫寒,还是年纪轻轻的就讨了媳妇,其他剃头匠别提有多羡慕了。在那个年代剃头匠不如现代的理发师,工作不体面不说,更是有“有女不嫁剃头匠”的说法,为此大多剃头匠不是后期转行,就是一辈子当了老光棍。郭顺余...
痛痛快快喝了顿好酒。哪知,几天后,儿子突然跑回家,告诉老爸,说网上出了一则重大国际新闻,一个外国人因为打开了一个古老的密码锁,获得赏金一百万美金!老苏看着儿子打开的网页上那哈哈大笑的外国锁匠的照片,不就是给自己一万块钱那个老外吗?(故事完)文中图片来自图库,仅供参考,图文无关 ...
散兵的故事原神文案策划看得出来废了不少笔墨,散兵为何噶雷电五传,米哈游看上去是填了,但实际上没填,散兵为何突然停止报复,看上去是看到义庆长相,但实际上啥也没说,散兵的关子米哈游是要卖到何时? 视频播放量 72441、弹幕量 404、点赞数 4608、投硬币枚数 637、收藏
因为李贵不但精通建筑,还懂得五行八卦,阴阳周易,知道如何安排房屋结构,家具如何摆放,物品如何安置对主人好,只要经他手盖的房子,或者经他调理后的住宅,主人家就诸事顺利、四季平安,日子越过越红火,有时谁家出了怪事,只要请李贵前去一摆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天早上,一个穿着讲究的中年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述的是一名叫庖丁的屠夫,运用其优美、高超的技术,在文惠君面前游刃有余地宰牛的故事,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客观规律之后,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解牛所体现的古代工匠精神与当代工匠精神一脉相承:其一,工匠精神最基础的“技”,“技”是想法与蓝图实现的根本;其二,“道”...
民间故事:木匠借宿遇怪事,高僧相助解心结,员外:加十两银子 明朝万历年间,在冀州府城东三十里的地方有一个黄木匠。这天他接了柳员外家的活,去打一套家具,柳员外家离黄木匠家有十几里地,平常每天干完活黄木匠都会返回家中,但这天下工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天色也渐渐的黑下来了。黄木匠去找柳员外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