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春秋战国 孔子及其弟子 著 大 中 小 zǐ子yuē曰::gū觚bù不gū觚,,gū觚zāi哉!!gū觚zāi哉!! 注释 1 觚(gū):古代用来盛放美酒的器皿,造型别致,上圆下方,带有棱角,容量约二升。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觚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孔子对此感叹道,觚已经失去了它最...
觚gū,有几种含义,一是古代盛酒的青铜器;二是用来书写的木简;三是棱角。《朱注》: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孔夫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联想一下,一天夫子心事重重,准备喝酒解忧,结果端起觚一看,触物生情,更伤心了,于是说了这话。觚不觚,觚已经不像觚了,古时的觚的形...
“觚不觚,觚哉!觚哉!”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雍也》。下面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 一、字面意思 “觚”(gū)在古代是一种盛酒的器具,其造型别致,上圆下方,带有棱角,容量约为二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觚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孔子看到这种变化后,感叹道:“觚不像个觚了,这还算是觚吗?这还算是觚...
这句话本身不难理解,可直译为:觚不像觚,觚啊,唉,觚呦!博物馆所见之青铜觚,原应叫“同”博物馆所见之觚 这种细腰、喇叭口的青铜器本该叫“同”,宋人却认为它是孔子所说的“觚”。 三代青铜器的名字多由宋朝的“考古学家”命名。有的青铜器铭文中会提到器名,这种情况就很好办,直接沿用当时的叫法就...
《论语新解》雍也篇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6-25】子曰:“觚【1】不觚,觚哉觚哉!”【注释】【1】觚(gū):瓢,容器。最早放在村头上的容器,大家交易时,作为度量衡使用。后来有了政府,政府收税,征收粮食,就用觚来计量。随着历史的变迁,觚越来越大,这样政府就可以多征收粮食。与觚一样,尺子...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觚不觚,觚哉!觚哉!”赏析: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
子曰:“觚(1)不觚。觚哉?觚哉?”【译文】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还算是觚吗?这还算是觚吗?”【评析】本章表达了夫子对礼乐尽失的感叹。(1)觚,音gū,指古代盛酒的礼器,细腰圈足,上圆下方,有棱角。随着周代礼制的弛废,到了春秋时期,其形状已然发生改变。棱角没有了,上下都是圆形,容量...
比如就拿觚而言,觚还是那个称呼,但是觚的形状的改变或者用觚者的方式已经失去了礼的味道。所以孔子连说两个觚哉,就是要让当时的人认清觚的原本意义。就拿儒学本身而言,自从周孔以后,就有人打着变革的口号,实行篡改歪曲儒学之实。导致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儒学义理失去了洁净精微的含义,也失去了儒学的纯净...
“觚不觚,觚哉!觚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觚”是什么。在古代,“觚”(gū)是一种盛酒的器具,其形状独特,通常有四棱,容量约为二升。 原文的语境是这样的:孔子在鲁国看到了一种被叫做“觚”的酒器,但此时的“觚”已经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形制,变得不再像传统的“觚”。于是,孔...
这是觚,孔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后来,乾隆把觚搞成了这个样子!酒器,谁敢用这个喝酒呀!唉,就服乾隆同学!鼎,都认识。秦武公举鼎而死,项羽“霸王举鼎”嘛。不过,这不是用来举的,而是用来煮肉祭祀之用,铜箸分餐。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