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入理解与修持这些觉支,修行者能够逐步走向解脱,实现心灵的觉醒与智慧的圆满。七觉支,亦被称为七菩提分,源自梵语“菩提”,意为觉悟,因而得名七觉分。“支”在此处意为分支或分类。每一觉支都以一字简称,详细名称则分别为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亦作猗觉支或除觉支)、...
三十七道品,为梵语bodhi-pakşaka之意译,又作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为四圣谛中道谛的仔细开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是趋向解脱、获得证悟的道路。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趋于菩提,故称为菩提分法。指...
七觉支第一:“择法觉支”当代的净慧法师曾在开示中说:“择法者,智慧也。七觉支以智慧为体,以觉悟为本,严格地讲起来,只有择法觉支才可以称为觉或者称为菩提,其它六种仅仅是觉悟的支分。假如‘择法’是一棵树,其它六法就是这棵树上的枝条。择法为主干,其它六法为枝条,故名七菩提分或者七觉支。” 佛家...
觉,即菩提智慧,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核心目标。七觉支,作为助力菩提智慧展开的七种法门,被视为修行路上的重要支柱。它们分别是:念觉支,让修行者时刻保持清醒,专注于禅定与智慧的修行;择法觉支,帮助修行者依据智慧选择真正的法理,摒弃虚假的法义;精进觉支,激励修行者不懈地精进于正法;喜觉支,使修行者在...
七菩提分,是佛教术语,又称七觉支、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略称七觉。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又曰七菩提分,七觉支。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意。此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
► 择法觉支 择法觉支是选择正确法门进行修行,在三十七道品中起到分辨正法的关键作用。择,意为选择。法,指法门。在学佛过程中,必须精心选择一门法门深入修行。若长期精进却未能悟入真理,便可借助七觉支来鞭策自己,持续努力,以期彻悟四谛,证得初果。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并非所有道品都需统统皆用。现...
念觉支,即是对禅定与智慧的持续觉察,它提醒我们在修习佛法时保持定慧均平,心中始终明晰,不忘初心。七觉支详细解析 念觉支 念觉支的核心内容在于对禅定与智慧的持续觉察,提醒我们在修习佛法时保持定慧均平,心中始终明晰,不忘初心。择法觉支 择法觉支则强调依据智慧来辨别和选择真正的佛法,摒弃虚伪和错误。...
七觉支,这一概念在佛教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被称作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等,是三十七道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觉即菩提智慧,而七觉支则是由七种法门共同构成,它们能够助力菩提智慧的进一步发展。这七种法门具体包括:(一)念觉支,强调内心的清明与专注,时刻念及禅定与智慧的修行。(二)...
摘录自《七觉支》《阿含经》中的七觉支修持及其功用-七觉支的修习、修持七觉支的功德 (上)七觉支的修习 “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杂阿含》七二九经。远离、无欲、灭,称为三界,依此三界,就能趋向于“舍”了。所以行者首要远离所有障碍修行的人、事、物,否则就无法修行。其次要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