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起相同的视觉响应条件下,若光波长为λ的光所需要的光辐射功率为P(λ),而对光波长为555nm的光(人眼对此波长的光最敏感)所需要的光辐射功率为P(555),则定义 V(λ)=P(555)/P(λ) 为波长λ的视见函数。
在可见光谱中,人眼对光谱中部(黄绿色)最敏感,越靠近光谱两端,越不敏感。 在引起相同的视觉响应条件下,若光波长为λ的光所需要的光辐射功率为P(λ),而对光波长为555nm的光(人眼对此波长的光最敏感)所需要的光辐射功率为P(555),则定义 V(λ)=P(555)/P(λ) 为波长λ的视见函数。
视见函数V(λ)定义为,当光波长为λ时,如果其所需的光辐射功率为P(λ),而人眼在555纳米处最敏感的光所需的光辐射功率为P(555),则视见函数V(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λ) = P(555) / P(λ)。这个函数反映了不同波长的光在引起相同视觉响应时的能量效率,越接近555纳米的波长,其视见...
视见函数是一种描述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感知能力的物理量。其特性表现为,当光的波长为555纳米时,其视见函数值达到峰值1,意味着在这一波长下,人眼能完全感知到光的存在。然而,对于其他波长的光,视见函数值会下降,低于1,这意味着这些光在人眼中的感知程度会减弱,直到达到不可见光的波长,视见函数...
视见函数: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根据对许多人的大量观察结果,用平均值的方法,确定了人眼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平均相对灵敏度,称为“标准光度观察者”的光谱光视效率V(λ),或称视见函数。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简述光电耦合器件的电流传输比β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的区别? 答:⑴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远远大于...
视见函数的具体数值通常以分数或者小数的形式表示,比如20/20或者1.0。这些数字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信息。 20/20的视见函数被认为是正常视力。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在20英尺(约6米)的距离上看清一英寸(2.54厘米)大小的物体,而且与绝大多数人相比,视力更好。然而,视见函数并不是唯一衡量视力的标准,因为它...
52.6.3 人眼的视见函数(P52)是应用光学(北京理工大学)的第52集视频,该合集共计66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通常,视见函数是以视力单位为单位测量的,其中1.0视力单位等于标准视觉(即理想视觉),0.1视力单位等于10%的视觉能力。 视见函数可以用来表示人眼在视觉上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通常,人眼的视见函数随着观察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例如,当人眼观察远处物体时,视见函数会比观察近处物体时低得多。 视见函数也可以用来表示人眼对...
解析 答:由于光度测量依赖于人的视觉器官的生理特性,为了统一评价标准,引入了视见函数、也称光谱 光视效率的概念。明适应是指正常人眼对亮度水平在几坎德拉每平方米以上的适应状态,处于明适应条件 卞的视觉叫明视觉。正常人眼所适应的亮度水平在百分之几坎德拉每平方米以下的视觉叫暗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