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补养脾胃,进美饮食之功效。主治小儿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渐至赢瘦。组成 石莲肉(去心)、人参、神曲(炒)各三钱,茯苓二钱,甘草(炙)、木香、黄芪(炙)、白扁豆(炒去皮)、白术各一钱。用法用量 锉散,每服二钱,加大枣一枚,藿香...
观音散的药方 组成 人参一两,茯苓一钱半,神曲(炒)二钱,石莲肉(炒、去心)一分,绵白芷、木香(炮)、白扁豆(去皮、炙焦黄、去火毒)、甘草(炙),各一钱。 【制法】 上为细末。 观音散的功效 主治 治小儿外感风泠,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久则渐渐羸弱。大抵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吐泻不已。...
病情分析:观音散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复方,主要用于治疗痰湿型体质的慢性疾病,特别是在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中显现一定的效果。其基本功效主要集中在调理脂肪代谢、降低血压、利水消肿、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体如下: 1.调理脂肪代谢:观音散可以帮助调节体内脂肪的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观音散 【处方】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冬瓜子半两,天南星1两(炮裂,入地坑内去火毒用)。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弱,呕吐下利,昏困不省。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
观音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三九四。具有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之功效。主治身冷吐乳。组成 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扁豆、莲肉、藿叶、薏苡仁、丁香、甘草各等分。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木瓜苏盐汤调下。2、现代用法:共研为细末。1次3g,木瓜盐汤送服。功用 健脾益气,化湿...
救苦观音散用于小儿痘疹伤眼初起,睛上红紫涩痛。处方 桔梗、当归、连翘、藁本、细辛、苍术、龙胆草、羌活、黄连、知母、黄芩、黄柏、川芎、柴胡、防风、升麻、生地黄、红花各等分。制法 炼蜜为丸。功能主治 小儿痘疹伤眼初起,睛上红紫涩痛。用法用量 能吞者每服40-50丸,小者量服之。摘录 《银海精微》...
药方名称观音散 处方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冬瓜子半两,天南星1两(炮裂,入地坑内去火毒用)。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弱,呕吐下利,昏困不省。 用法用量每服2钱,淡浆水7分,白扁豆5粒捶碎,同煎至3分,去滓,乳食前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
观音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三九四。具有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之功效。主治身冷吐乳。 观音散《普济方》 健脾益气,化湿和胃 身冷吐乳 组成人参3 白术3 白茯苓6 陈皮3 扁豆3 莲肉3 藿叶3 薏苡仁6 丁...
观音散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牙痛、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观音散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这些药材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和疼痛。此外,观音散还具有凉血止血、燥湿止泻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出血和湿热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