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们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而获得知识,与德性之知相对。张载《正蒙•大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正蒙•太和》:“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认为闻见是获得知识的基础,但“闻见不足以尽物,然又须要他。耳目不得则是木石,要他便合得内外之道。若不闻不见又何验?”强调:“今盈天地之间者,皆物...
【名词解释】见闻之知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张载认识论用语。与“德性所知”对称。指人通过感官接触外物而获得的知识。“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德性所知是对“天性”、“天理”、“天德”的认识,非闻见所能及,“闻见不足以尽物”。“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正蒙·大心》),而是存养的结果,是...
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是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关于认识论的重要概念。概念简介 中国北宋哲学家张载关于认识论的重要概念。见闻之知起于感官与外物的交接,是"耳目内外之合",即通过感官达到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德性所知是"合内外于耳目之外",即不通过感官,而依赖心的作用达到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孔子曾讲"多闻"、"多...
11.4 知论:“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是【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史 李维武(全138讲)的第68集视频,该合集共计138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程颐分别了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他说:“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见闻。”见闻之知相当于感性认识,德性之知的意义不交复杂,既指关于伦理道德的认识,又指关于事物根本原理的认识,这两者都通于天理。见闻之知是外来的,德性之知不用凭借见闻,是内在的。反...
理学家论知,一般分“德性之知”和“见闻之知”两种知识,前者指先验的道德知识,后者指一般的经验知识。道德知识靠自我反思而发明,经验知识靠耳目见闻而取得。至于二者的关系,不同理学家则有不同的回答。 “德性之知”又叫明德或良知,是关于人性的自我认识,前章所说的“格物致知”,主要是这类知识。这是基于自我实...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见闻之知(jiàn wén zhī zhī) Knowledge from One’s Senses 由耳、目等感官与外物接触而获得的认识,与“德性之知”相对。张载最先区分了“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宋儒认为,人对生活世界...
历史知识> 见闻之知 理学术语。与“德性之知”相对。指人们通过耳目等感觉器官与外界接触获得之知识。张载《正蒙·大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又谓:“闻见之善者,谓之学则可,谓之道则不可。”(《经学理窟》)认为“见闻之知”只能得到一般的学问,先验的“德性之知...
张载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解释 张载关于“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的解释,相传自春秋时期的著名大儒张载,以其成熟的哲学思维,提出了一种新奇鲜明的见解。那就是“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间的区别,他以“见闻”为外在的客观事物,以“德性”为内在的客观事物。 张载认为,“见闻之知”乃外在的客观事物进行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