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见在是由“见”和“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或发展。它强调了事物的变化是可以被观察和感知到的。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见在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变迁和发展,尤其是在时间、空间和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事物的变化,也可以用来...
在阳明的第一代弟子中,其工夫含义与禅学渊源是明确的,如钱德洪也提及此语:“格物之学,实良知见在功夫。先儒所谓过去未来,徒放心耳。见在功夫,时行时止,时默时语,念念精明,毫厘不放,此即行着习察实地格物之功也。于此体当切实,着衣吃饭,即是尽心至命之功。”【11】“着衣吃饭”来自禅宗惯用语:“终日吃饭,...
2021年,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应邀到湖南采风。此行,他本打算与长沙合作一部歌剧,在参观谭嗣同故居时,被李闰的生平打动。盘桓良久,他决定改换题材,创作一部以李闰为主角的湘剧——《夫人如见》。“夫人如见”四字,是谭嗣同写给妻子李闰书信的抬头。见字如面,在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两地分居...
“见在良知”与“现成良知”的分歧在于两者有不同的学理基础并在良知理论演化的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位置。“良知见在说”按阳明“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的思路,在理论上并未脱离至善之性的根底,并且要时时追溯、反省到这一点,然后才通过“即体即用”的实践方式将道德善性发用于“见在”层面之上,而一旦仅以“思...
如果说阳明关于“道”一定要“见在”并发用于百姓日用中的思想被王龙溪以“见在良知”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且专于“见在”上做文章的话;那么由良知的“见在化”发展至泰州学派,则以“百姓日用即道”的方式直接将良知“现成化”了。这中间有其思想发展的必然性在,“现成化”需要“见在化”的接引,而“见在化...
1956年古籍查阜西《见在古琴曲传谱解题汇编初稿》版本极佳,作者:查阜西著版本:1956年中*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年代:1956年5月纸张:竹纸印刷:手写油印本函册:4册完整全套装祯:线装尺寸:长25.5宽17.7厚4.6(厘米)品相:品相保存完好,仅仅第一册的前而几页有虫蛀基
1. 关于 见 在文言文当中的含义 “见”在文言文当中的含义:古文中常用作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用在动词词尾,表示完成、实现。 一、基本字义 见 1、看法~解 2、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3、接触,遇到:怕~风。~习。 4、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5、(文字等)...
朱元璋的一生注定是历史中熠熠生辉的一笔。他的人生传奇和对话中的那句“见在佛不拜过去佛”成为了历史与人性交汇的见证,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中一个永恒的印记。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的足迹将永远闪耀着光芒。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
见 [jiàn]〈动〉(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同本义 [see;catch sight of]见,视也.——《说文》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利见大人.——《易·乾》见龙在田.——《易·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可是这心里话,如同风中的细语,别人又怎能轻易捕捉呢?老方丈静若止水,轻描淡写地吐出:“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这是何意?原来“见”即是“现”,指的是当今圣上朱元璋。不拜过去佛,便是你已成佛,何须再拜他佛,这是对皇上的崇高敬意。这番话,真是让朱元璋乐开了花,一点毛病都没有。这些出家人情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