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第一步,先要树立正确的认知,即见地正确,这样才能算真正踏入佛门。 第二步,有了佛知见后,才开始修行,要随缘而修,体悟深刻。 第三步,有了见地和一定时间的实修后,把见修融入生活中任运而行。 第四步,修有所成,证得一定的境界。以下是“见修行证”的七大口诀: 口诀1:显现空寂及无别 我们眼前所见所...
见修行证,见,理论上要明白;修的话,不断地要按照这个方法来执行;行是什么?反复地执行,反复地去修,当然行另外还有行持——就是座下的运用,它既包含了行持,又包含了行为,多方面;慢慢慢慢地证,自然就会获得,自然就会相应,我们也不叫获得。因为它不是得失法,就是每个人都有摩尼宝珠,把污垢一擦除,宝珠一呈现,...
那就让你的见修行不断地互相促进,不断地互相促进,越来越增大,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彻底。 见修行证。因为我们有迷惑,有迷惑就会思考。当然自己也有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到一定时候他可能要借助以前的前贤、大德、圣贤的这种开示,找一些引导。哪怕他的开示再直接,我们都会要进行学习和理性的判断。然后认为他确实讲的是真理...
见地、修证、行愿,这三者其实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人的见地、修证和行愿,其实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首先,见地是洞见心地真实程度的见解。很多人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执着于外在的事物,形成断见、短见、偏见、成见等外道知见,甚至有些心术不正的邪见。真正的见地,是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看到内心的...
以明心见性修证佛道为目标,淡薄世俗名利,生活习惯干净整洁,性格温良、安静,简约(节俭惜福),有环保节约品质,若道友有条件我们可以做邻居,也可以合买房子,若无条件余可以免费为其提供住所,另我们老家有住所,主要人住的太集中,其它也都还好,如果合得来每年可以在我老家短住一段时间,夏秋冬有免费蔬菜提供,这边物价也很...
🚫 一个修行人可以哄骗一部分凡夫,也可以麻痹自己,认为自己放弃了财色名利,功名利禄,放弃了世俗一切,一心向道,你以为你真的放弃了吗?那只不过因为你懦弱不敢面对财色名利,不敢去追求罢了。🤷♂️ 一个从未拥有过财色名利的人,你说你看破放下了,还是那句话,无知的人说给无知的人听,只有无知的人才会...
若人明自心、达自性,依佛修行,决定成佛。胜如读诵金刚经三十万遍,功德无比。何以故?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自心流出,无穷无尽,不坏不杂,故名金刚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是故佛与众生心性一般,只因修与不修、信与不信,所以有成佛有众生也!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
因此,人唯一可以要有的欲望是修行、得道!一、修行的次第是怎样的?见地是如何形成的?1、修行的次第和程序是:“信、解、行、证”——先信,再了解、明白,就是有了见地,再接着去行愿,最后才能证得究竟圆满的果。2、见地是通过借事炼心修出来的!二、什么是神通? 为什么说与世隔绝的修行是错误的?1...
一心即是无心,心不可得,是为正修行。又修行者,须破见浊。若有净见,对面即立秽见,不得名为修行。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为众生方便说一切法,皆属净土。文殊以有佛见,尚贬向铁围。故见不净,心不净,即土不净。是以信坚愿大,合之为正行。非仅口持名号即谓行也。
我们来说实修现证明心见性的方法。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成就出世的波罗蜜多、出世的布施度、出世的持戒度、出世的忍辱度,都需要见性智慧。那怎么修呢? 龙树菩萨在《法界赞》之中用月亮作比喻,来开示明心见性的方法:“恰如天际苍黄月,赤裸见于十四夜。于彼发心趋道者,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