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出处原文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
纵观于谦的一生,既有济世安邦之能,又具清廉公允之德,既为“能吏”,又是“清流”,其家国天下的责任担当、“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完美人格和道德自律,亦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生于仕宦世家,幼时聪颖过人,23岁考中进士。从25岁开始,到60岁“夺门之变”被害,于谦为官几十年,勤政爱民、公正廉洁、兢兢业业、忧国忘身,在国家危难之际,成为“救时宰相”,将一世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令人敬仰、值得称道的事迹很多,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民族英雄于谦所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全诗以石灰的烧制过程为喻,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守清白的高尚品质。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描绘了石灰石从深山开采的艰辛,象征着正义事业的艰难起步。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释 义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表达的是他矢志不移的人生志向,也是他终生追求的高洁信仰! 陆游有诗云:“读书本意在元元。”元元是指老百姓。于谦发愤读书,就是想用自己平生所学,济世安民。 多年后,明朝风雨飘摇的危难之际,他用读书积蕴的文韬武略,钢筋铁骨,扶大厦于危倾,表明了读书的经世致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意思: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通过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其中“人间”指人世间、世界...
要留清白在人间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宋立民 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肃贪兴廉”。西汉时贪赃犯罪一律处死,陈尸示众。北魏时枉法十匹,罪之死刑。《唐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十五匹处以绞刑。宋朝赵匡胤十一年间处死将军一级贪赃大官十多个,且暴尸街井以儆效尤。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立春日感怀》是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边疆抵御外敌的艰苦生活,以及对祖国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这两句写时间的流逝和诗人之年迈,并点出时间和地点。年去年来,表示一年又一年,白发新,...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