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金银器皿,做工十分细腻精致,表层刻有龙、虎、狮、象、凤凰、孔雀八祥徽等图案,花样栩栩如生,雕琢玲珑剔透,是珍贵的艺术纪念品。西藏的金银器工艺匠人,世代相传,技术达到精湛境地。 1、藏刀 藏刀作为藏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具,充分体现了藏民族文化的特质。其精美的手工雕刻、坚韧的钢板材质以及传统的家庭作坊,构成...
2018年11月23日,“中国唐卡艺术精品展”国内巡展北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藏族唐卡(昌都嘎玛嘎赤画派)作品参与展示。2019年9月6日,“雪域之光·西藏昌都百幅精品唐卡专题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藏族唐卡(昌都嘎玛嘎赤画派)作品参与展示。社会活动 2016年8月23日,西藏昌都首届嘎玛嘎赤唐卡画派专题研讨会于昌都...
8世纪中后叶至13世纪,藏传佛教泥塑艺术逐步形成阶段.这段时期,由于佛教在赤松德赞后半期逐步取得了“国教”的地位、佛教文化在西藏逐步得到弘扬。13世纪至15世纪末,藏传佛教泥塑全面成熟,藏族艺术家们对印度、祖国内地和尼泊尔佛教泥塑的风格经过长期的探索,已经把它们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泥塑艺术,创...
唐卡艺术在西藏已传承千年。如今藏族唐卡绘制的勉唐、钦孜、噶玛嘎赤、勉萨等各具特色的画派和墨竹刺绣唐卡,相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批年轻的藏族画师成为唐卡艺术的传人。 藏戏 藏戏是集歌舞、说唱等多种表演为一体的戏曲艺术,在西藏已流行六百多年。相传在十四世纪,噶举派僧人唐东杰布为筹集在雪域...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为促进西藏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文艺理论体系的完善而创建的。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多年来为搜集、抢救、整理、研究和发展西藏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藏族为主体的优秀科研人员和专家,他们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重点科研项目“文艺集成编纂成果”个人一等奖7...
2025西藏艺术统考科目及总分已经公布,包含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6个科类,以下是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考试院最新消息为准。 一、音乐类统考科目及总分 (1)音乐表演类 声乐方向:乐理、听写、视唱、声乐四个科目。总分300分,其中乐理15分、听写30分、视唱15...
《西藏研究》是由西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的学术理论研究刊物,汉文版的创刊号于1981年12月正式公开发行,藏文版于1982年创刊,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还曾出版过《西藏研究》英文版。创刊初期的《西藏研究》编辑部是西藏社会科学院资料情报研究所下属的一个部门(该所现已改名为文献信息处),...
中国西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藏传佛教文化艺术是西藏文化艺术的主体。 西藏文化艺术的发生、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之久,其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七世纪前的史前文明、吐蕃时期的文化定型、元明时期的高度发展和清代的繁荣鼎盛四个历史阶段。
2013年,这幅作品一举获得了第152届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回顾与藏区藏民的交往,韩玉臣直言,西藏人民在生活上简单质朴到极致,但却有最为丰富的色彩:阳光、鲜艷的民族服装、动物与人的和谐、藏民向往幸福的精神状态等等,这都对美术工作者有极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一点是,此前海外有过误读,总是把西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