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杨升南、常金仓一致推荐。一部用文献、天象、铜器铭文研究西周纪年的重要成果。文献、天象、铜器铭文“三证合一”厘清西周纪年问题,为纷乱的西周王年排序定位,揭示武王克商准确年代等重要问题。 张闻玉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
角道认为西周晚期铜器器型、组合、出土遗迹占比的变化都与西周中期以后周王朝对青铜器的使用更为严格有关。 关于铭文变化分析,角道先按照铭文结构进行铭文分类,将铭文分为五类(图1):Ⅰ类铭文无作器者铭,Ⅱ类有作器者铭,Ⅲ类铭文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等反映器物继续使用的内容,Ⅳ类铭文有反映与王室关联的由周...
【题目】这是考古发现的西周青铜利簋,内有铭文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可以通过利簋铭文研究西周历史C.这是西周酒器,一般是三足两耳D.这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它比甲骨文规...
考古发现的西周青铜利簋里面有铭文(如下图),这说明 A. 这就是商朝的司(后)母戊鼎 B.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 可以通过利簋铭文研究西周历史 D. 我国有文
国之重器 | 毛公鼎是中国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铜器作品,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这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铜器,上面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详细记录了周王为了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了感谢周王的恩德,特铸造了此鼎以资纪念。这些铭文不仅是西周晚期金文的...
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铭德厅开始。铭德厅门口,写着挽联。哀乐低回。袁隆平躺在鲜花翠柏中,面容安详。阳光透过天花板的玻璃洒落在他身上。他穿着红蓝格子村衫和深蓝色西装外套,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衣服。 10时15分,铭德厅内开始...
郑樵在《通志》中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隋唐五代时期的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文教方面,刘铭传在台北府设立番学,招纳当地士著头目弟子20人,聘请3名教员讲授汉文、算学、...
西周|佚名—《颂鼎铭文》(篆书•大篆) 简介:西周《颂鼎》是周宣王时代的史官名颂者所作。此类型鼎传世共3器,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各藏1件,高:38.4cm,宽:30.3cm,重:7.24kg。鼎为圆腹,圜底,二立耳,腹饰二道弦纹。鼎内壁有铭文14行152字,颂鼎铭文是记录西周时册命制度最完善的文体之一。
研铭 《研铭》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诗词正文 无住庵,老居士。紫玉池,娱晚岁。不出庵,书诵偈。谁使之,践朝市。入承明,司帝制。如眢井,久不治。百尺泉,来莫冀。古之人,轻百计。惟出处,不敢易。嗟已晚,觉非是。勒斯铭,戒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