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东麓,建于辽代,因寺内有清泉流入,故得名“清水院”。金代曾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后又称“灵泉寺”。明宣宗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赐“大觉寺”之名。 走进大觉寺,时间仿佛停滞下来。闭目轻冥,定能让你在喧闹中找到 ...展开全文c û收藏 转发 评论 ...
西山大觉寺,这座古老的寺庙,不仅仅是银杏树的故乡,它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觉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1068年),最初被称为清水院。明代(1428年)时重修,更名为“大觉禅寺”,成为皇家寺院。乾隆时期,雍亲王胤禛与寺院迦陵禅师交游甚密,乾隆更是频繁造访,使得大觉寺进入鼎盛时期。📜 寺内珍藏着辽...
西山大觉寺,位于北京西郊阳台山(旸台山)南麓,始建于辽代,名“清水院”,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名“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重修后改称“大觉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并赐建“迦陵舍利塔”。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花和环境的清幽而著称。寺内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自东向西由四进院落组成。山门...
《北京大觉寺建筑与西山风景》是首部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德文著作,从专业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京西古刹大觉寺的建筑布局、结构、材料与陈设,还绘制了很多建筑结构图与平面图,为当时西方社会认识中国建筑打开了一扇大门。其作者锡乐巴是一位德国工程师、胶济铁路的主要设计者。在锡乐巴看来,书中所选的研究对象,堪称...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至清代中叶,是大觉寺兴盛时期。康熙帝曾巡游西山,纳兰性德随行,由瀛台至大觉寺,经寨口、戒台寺,终在潭柘寺驻跸。纳兰性德在游览大觉寺时,对寺内景色的寂寥幽静感触颇深,遂作《浣溪沙·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
如果你喜欢小众旅游和徒步,那么北京海淀区的西山大觉寺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这座千年古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景如画,被誉为“一眼千年”的绝佳去处。🌿 古寺兰香:一走进大觉寺,你就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兰香,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 千年银杏:寺内有一棵千年银杏树,枝繁叶茂,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如果你在北京,想找个地方静心,不妨来西山大觉寺看看。这座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的古老寺院,最初叫清水院,是金章宗时期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经过元明时期的重修,改名为大觉寺。到了清康乾年间,这座皇家寺院已经相当壮观了。大觉寺依山而建,坐西朝东,这可是契丹辽人的“朝日”之俗哦。寺内共有160株古树,其...
日前在《北京晚报》上读到了一篇写西山泉水的文章,勾起了我前往西山大觉寺实地访泉的好奇心。寻泉 金章宗(1168年至1208年)是金朝第六位皇帝,在北京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整修并命名了“燕山八景”,并在西山一带选中八座寺庙,修建成融庙宇与山水园林为一体的行宫别院。因这八处行宫皆有清泉,俗称“西山...
北京西山大觉寺:千年银杏“披金甲”,灿灿黄叶映古寺 11月6日,北京秋高气爽,西山大觉寺千年银杏树浓密的黄叶与古寺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来众多游人打卡。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李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