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强势文化的侵蚀,原西安鼓乐赖以生存的民间人文环境如民间庙会等正在逐步消亡,其生存土壤正在消失,加之老艺人相继谢世,后继乏人,西安鼓乐濒临灭绝,亟待抢救和保护。 社会影响丨 Social influence 1991年5月26日—7月3日,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古乐学社”出访欧洲瑞士、德国、法...
西安古乐又称西安鼓乐、长安古乐、长安鼓乐等,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宫廷音乐的风貌,庄重、肃穆、高雅。乐谱依然沿用古老的俗字谱(工尺谱系列)。西安古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
西安鼓乐Xi'an Drum Music千年鼓韵华夏之声西安鼓乐西安鼓乐,又称西安古乐、长安古乐,流传于西安及周边地区,拥有超过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起源于唐代,融合了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曲目丰富、结构复杂,表演形式分为“坐乐”和“行...
西安鼓乐,是指由燕乐演变而来的,流传于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燕乐,则是指兴盛于隋唐时期,为宫廷宴饮助兴的歌舞音乐。安史之乱中,燕乐随着宫廷乐师的奔逃而流落民间,成为西安鼓乐形成的基础。现存的西安鼓乐,历经千年流传,依然保持着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的合奏为主的基本形式,曲目丰富,曲调优美,风格庄重...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演出人数众多,包含了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共二十余种,也被称为“中国古代交响乐”。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鼓声一响,一场荡气回肠的演出正式拉开序幕。铿锵的鼓声气势恢宏,...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演出人数众多,包含了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共二十余种,也被称为“中国古代交响乐”。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鼓声一响,一场荡气回肠的演出正式拉开序幕。铿锵的鼓声气势恢宏,配合以...
西安鼓乐中的歌章,指由打击乐器和笙、管、笛等旋律乐器伴奏的民俗歌曲,或无歌词的器乐曲,通常采用俗字谱流传。《望江南》,原是唐代的教坊曲,相传是被誉为“万古良相”的晚唐宰相李德裕,为悼念亡妓谢秋娘而创作,后演变为一首著名的词牌。此曲所选取的版本,来自于余铸传谱,冯亚兰记译的长安古乐谱,未经改动地呈...
西安鼓乐是一种古老的大型民族民间乐种。流行在西安市区及其周边的长安、蓝田、周至等郊县。 西安鼓乐使用唐宋以来的俗字谱(工尺谱的一个支系)记写曲谱,这种谱式如同古琴谱一样,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演奏。把古琴谱变为乐曲,得通过琴师“打谱(解读、润饰、加花等手段)”而西安鼓乐则要靠靠先辈的“哼哈”口传心授,历...
多年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致力于让“活化石”演绎出贴近时代、贴近潮流的时代乐章,是众多陕西文旅工作者、科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陕西目前共有4项世界级非遗项目,而西安鼓乐是其中唯一在陕西且以西安命名的项目。因此,擦亮“西安鼓乐”这一世界级文化名片,陕西责无旁贷。“振兴弘扬,坚守中华文化传承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