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物》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重大项目,是在对存世西夏文物展开全面调查、整理和研究,建立较完整的西夏文物资料体系基础上的一项重要学术工程。全书包括内蒙古编、甘肃编、宁夏编、石窟编和综合编,书稿首次全面收录国内藏西夏时期遗存文物和遗址情况,包括建筑遗址、金属器、陶瓷器、石刻石...
据了解,《西夏文物》分为宁夏编、甘肃编、内蒙古编、石窟编和综合编(包括除宁夏、甘肃、内蒙古以外的其他各地区)共5编。每编下设遗址、金属器、陶瓷器、石刻石器、木漆器、造像绘画、织物、文献、建筑构件,其他等卷。书中一次布列文物图版,每一文物尽量采用多维角度的多种图版,同时注重以科学、准确的文字进行说明。
按计划分别编为“宁夏编”“甘肃编”“内蒙古编”“石窟编”“综合编”(综合编收录分散在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西夏文物)。这项文化工程于2011年启动,将在2018年全面完成。“内蒙古编”“甘肃编”近日率先出版,分别收录120处、60多处西夏文物遗址,包括石器、瓷器、石刻、金属器、雕刻、绘画、图片、拓片资料。(通...
《西夏文物》分为宁夏编、甘肃编、内蒙古编、石窟编和综合编(包括除宁夏、甘肃、内蒙古以外的其他各地区)共5编。每编下设遗址、金属器、陶瓷器、石刻石器、木漆器、造像绘画、织物、文献、建筑构件,其他等卷。书中一次布列文物图版,每一文物尽量采用多维角度的多种图版,同时注重以科学、准确的文字进行说明。
共分内蒙古编、甘肃编、宁夏编、石窟编和综合编5编,共10卷29类,首次创立西夏文物分类体系。2.首次公布西夏文物数量巨大。西夏文物历来被认为举世奇稀,各地虽偶有发现,也仅限记载,极少刊布。本次成果集国家之力,在全国重新普查的基础上,获得重大成效,甘肃、内蒙古收录西夏各类遗址207处,各类文物778件;宁夏收录西夏...
《西夏文物·内蒙古编》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属大型系列文物调查及学术研究成果。全套书包括内蒙古编、甘肃编、宁夏编、综合编和石窟编。本卷首次全面收录内蒙古藏西夏时期遗存文物和遗址情况,共分四册,包括遗址卷、金属器卷、陶瓷器卷、石刻石器卷、木漆器卷、造...
摘要:四十年来,西夏文物考古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围绕石窟与壁画、王陵与墓葬、古塔与寺庙、城址与烽燧、窑址与窖藏、器物研究等方面的讨论显示出研究内容与方法不断深化的趋势,有力促进了西夏考古与西夏学的发展。总结这一阶段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为...
西夏遗韵——西夏文物及艺术展”在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开展 为进一步加深馆际交流,拓展博物馆陈列展览教育传承功能、文化传播影响力,10月19日上午,由武威市西夏博物馆和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主题为“西夏遗韵——西夏文物及艺术展”的专题展览在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主展馆三楼展厅正式开展。 本次...
同时在崖壁中部石窟中刻有西夏文,汉译“佛”,说明该处石刻塔群也是西夏时期的遗址。阴刻的两匹马,是西夏工匠雕刻的,前蹄腾空,作奔跑状,是西夏奔马的英姿。西夏碑碑座中的天马 碑刻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价值不仅在于碑文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宗教民俗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