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在武帝时开始与中原相交往,原有三十六国,后来逐渐分成五十多个,都在匈奴以西、乌孙国以南。 西域南北有大山,腹地有河流;从东到西有六千多里,从南到北有一千多里。 西域的东面与汉朝相邻,两者之间,被玉门关和阳关隔开;西面直抵葱岭。 西域的南山,东出金城郡,与汉朝的南山相连。 上述那条河流有两个源头:...
《西域传》原文拘弥 于窴 西夜 子合 德若 条支 安息 大秦 大月氏 高附 天竺东离 栗弋 严 奄蔡 莎车 疏勒 焉耆 蒲类 移支 东且弥 车师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庭。哀、平间,自相分割,为五十五国。王莽篡位,贬易侯王,...
后汉书·西域传 《后汉书·西域传》,书名。南朝·宋范晔撰。见《后汉书》卷88。该书记述了东汉时期西域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风俗民情等。为我国继《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之后第三部系统记述西域历史的著作。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西汉武帝时,西域诸国内附,当时,西域有三十六国。汉廷为西域诸国设置专护使者、校尉,加以管护。在宣帝朝,宣帝把使者名称改为西域都护,在元帝朝,元帝设置两名戊己校尉,戊己校尉屯驻在车师前王庭,负责屯田。在哀帝、平帝年间,西域诸国分裂为五十五国。王莽篡位,贬西域诸国“王”为“侯”,肆意惩治,致使西域诸国...
史终带取粮食,司马丞韩玄领诸壁,右曲候任商领诸垒,相与谋曰:“西域诸国颇背叛,匈奴欲大侵。要死。可杀校尉,将人众降匈奴。”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曰:“匈奴十万骑来人,吏士皆持兵,后者斩!”得三四百人,去校尉府数里止,晨火然。校尉开门击鼓收吏士,良等随人,遂杀校尉刀...
西域传(1) 泥婆罗,直吐蕃之西乐陵川。土多赤铜、犛牛。俗翦发逮眉,穿耳,楦以筒若角,缓至肩者为姣好。无匕箸,攫而食。其器皆用铜,其居版屋画壁。俗不知牛耕,故少田作,习商贾。一幅布蔽身,日数盥浴。重博戏,通推步历术。祀天神,镌石为象,日浴之,烹羊以祭。铸铜为钱,面文人形,背牛马形。其...
《汉书 ·西域传》 是系统介绍和研究两汉西域政治、地理状况的重要历史文献。它分为上、 下两篇 ,记述 了两汉时期西域诸国的历史地理 、交通贸易、政治交往 、民族迁徙、对外关系等内 容 ,记述 内容 以西汉时期为主,其 中大量内容源 自 《史记 ·大宛列传》,同时补充了发生在汉武 帝 以后的相关历史事件 ,部...
在秦汉时期,西域各国的数量也经常发生变化,但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并没有被古代人所确定。西域之内包含的国家太多,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太一样,有农业的,有游牧的,也有两者兼而有之的,还有的则是以经商为主。《西域传》记载:“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