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 西域,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 西域,初义应指西部之城,对西部的指称。出处 《史记·大宛列传》有,“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汉书·西域传》有,“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
西域,指汉朝对今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西域”一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狭义的“西域”专指葱岭以东。广义的“西域”则指经狭义的西域所能到达的所有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 汉武帝派张骞初通西域。汉宣帝始置西域都护。唐朝在西域置安西都护府、北庭...
西域 [ xī y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ī yù ] (名)汉代指现在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细亚等地区。 近反义词近义词 西方 西部 西天 反义词 东土 百科释义 报错 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先秦《国语》有“西方之书”;《诗经》有“西方之人”;《庄子·让王篇》载:“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
西域这一叫法,来自于汉代的西域都护,也就是说,汉代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当时“西域都护”管辖的地区即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其具体位置,一些专家依据《汉书·西域传》的说法:“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于葱岭。
一、什么是西域 西域这一叫法,来自于汉代的西域都护,也就是说,汉代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是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始,当时"西域都护"管辖的地区即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其具体位置,一些专家依据《汉书·西域传》的说法:"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侧接汉隔以阳关、玉门,西侧限...
当时的"西域"主要指的是今天新疆南疆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城邦。这片区域东起玉门关和阳关,西至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北依天山,南靠昆仑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大大小小三十六个国家,它们就是后世所称的"西域三十六国"。随着汉朝势力的不断西进,"西域"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到了东汉末年,"...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到了汉宣帝时,汉帝国在乌垒国(今新疆轮台县策大雅乡)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对西域诸国实施统治。东汉至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统治西域的中心又东移至楼兰,改称西域长史府。唐太宗平高昌后,在吐鲁番交河城设西域管理中心——...
汉朝对西域的帝国控制鼓励了当地商品和奢侈品从西部和东部沿着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路线进行交流。汉朝撤退后,贵霜王朝从其位于连接中国、印度和罗马的贸易路线上的位置出发,同样维持并丰富了这种贸易。贵霜王朝还在将佛教传入南疆和中国,以及将佛教经文翻译成中文和其他语言方面发挥了作用。匈奴衰落和汉朝灭亡后的 300 ...
看着认识一读就错:神秘的西域古国怎么都是拗口的国名 西域是汉代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所指范围按中原王朝政治势力的伸张、地理知识的扩展或时代与情况不同而异。一般没有固定的界限。西域一词正式使用,是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开始。这时所说的西域大致是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