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雷旭教授之前,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技术就已经在脑神经领域有了相关应用,但主要是集中在癫痫病研究方向。雷旭教授和团队把它创造性地应用到了睡眠心理学领域,并在2014年出版了《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原理与技术》一书,成为国际...
近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雷旭教授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在国际时间生物学刊物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SCI检索期刊,五年影响因子3.1)上发表题目为 ”Using actigraphy to assess chronotype: simpler is bett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大样本和追踪数据,从预测主观时型的性能、重测稳定性和外部效度三个层面,系统比较了不同体...
雷旭教授多年倾心科研、严谨治学、恪守学术规范,以身作则,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雷旭: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018),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心理学学会生理心理专业...
本报讯日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雷旭团队基于中国人的人格-行为-脑研究项目和多家医院的共享数据,通过多变量机器学习方法,找到刻画睡眠健康的脑网络功能连接模式。该工作将个体内在的脑功能连接和行为特征相结合,识别出睡眠健康的脑网络标志物。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该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大脑网络对睡眠剥夺的适应能力,对睡眠缺乏的有效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501500)的资助。文章发表于国际神经影像领域旗舰期刊NeuroImage。雷旭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田云博士为第一作者。 论文信息: ...
【#重庆专访#对话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雷旭】雷旭教授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可以说是“半路出家”。2005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保研通信、电子等相关“热门”专业的机会,选择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1年博士毕业来到西南大学工作后,才开始致力于“睡眠心理学”这一研究方向。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
雷旭,男,重庆大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具有数学(本科)、生物医学工程(硕博连读)交叉学科背景,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神经科学(或脑科学)。目前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已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30余篇被SCI检索,成果多次登上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等杂志的封面。获得国家发...
雷旭: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国家“***”青年拔尖人才(2019),重庆市“巴渝***”***(2018),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心理学学会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脑成像中心主任。 具有数学(本科)、生物医学工程(硕博连读)交叉学科背景,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兴趣包括:睡眠...
雷旭:博士,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西南大学睡眠神经影像中心主任,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具有数学(本科)、生物医学工程(硕博连读)交叉学科背景,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兴趣包括:睡眠与多模态神经成像,睡眠障碍神经影像,EEG-fMRI同步采集/融合技术等。主持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