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伎》是唐代文学家元稹的诗作。诗中描述的《西凉伎》,结合了《狮舞》与《胡腾舞》,是《西凉伎》发展的第一阶段,乃中国狮舞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舞剧的最早雏形。诗中以今夕对比的手法,亦诗亦乐,借以显示当时凉州沦陷、国境日蹙的凄凉景象,对边将宴饮游乐而不思恢复大唐声威进行了谴责。诗歌借乐论...
现代学者对《西凉伎》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多元化。一些学者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探讨西凉伎这一艺术形式的来源和演变,以及它在唐代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例如,有学者指出,西凉伎源于印度等地,后传入中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不仅丰富了唐代的艺术文化,也反映了当时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还有...
奈何仍看西凉伎,取笑资欢无所愧。 纵无智力未能收,忍取西凉弄为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观看凉州伎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了一位表演凉州伎的戴面具的假胡人为连年战事“见弄凉州低面泣”,而那些官吏却“取笑资欢无所愧”,进行了鲜明对比...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西凉伎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 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元稹在目睹西线边将们终日饮酒作乐,却不思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之后,写下了这首《西凉伎》,向当时的边将表示了愤慨。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哥舒翰这样良将的怀念,以及对安史之乱之前大唐盛世的追思。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
通过描写西凉伎演出之事表达对边疆将领不思收复失地而一味寻欢作乐的控诉。首先叙写“假面胡人假狮子”的西凉伎的表演,忽而插入“应似凉州未陷日”一句,使得诗歌意脉发生阻滞,向凉州陷没之事过渡。“有一征夫年七十”以下则讲述连年战事给百姓带来的灾祸与边疆将士不思故土的实情。
西凉伎 唐·白居易 西凉伎,西凉伎, 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 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 如从流沙来万里。 紫髯深目两胡儿, 鼓舞跳梁前致辞。 应似凉州未陷日, 安西都护进来时。 须臾云得新消息, 安西路绝归不得。 泣向狮子涕双垂, ...
西凉伎 唐·白居易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 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 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
《西凉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为一首古体诗。此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西凉伎”的内容、演出形式,而且还细腻地刻画了观“西凉伎”者悲愤的心情。诗人通过七十岁征夫之口,抨击了统治者和将军的软弱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