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报道,近日在厦门,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动物,它是一种野生鸟类,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还长着一个黄色的嘴巴,身上的羽毛是棕褐色的,看起来就好像是身上披着一件“大衣”一样。因为这种神奇的鸟类,是被厦门市观鸟协会的成员,在去双龙潭水库进行夜间观察的时候发现的,而且此前在漳州,这位成员也曾经见...
褐头鸫(学名:Turdus feae)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体长22-25厘米。上体草黄褐色,下体淡灰白色。喉部两侧、胸和两胁石板灰色具白色眉纹。虹膜暗褐色,嘴暗角褐色,下嘴基部黄色,脚黄褐色。褐头鸫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000米的山地森林中,尤以阴暗潮湿的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地带较常见。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怯...
雌鸟上体灰褐沾绿,腰和尾上覆羽栗色,尾暗褐色,下体灰褐色,腹皮黄白色。 赭红尾鸲 赭红尾鸲前额、头侧、颈侧、颈至胸概黑色,头顶和背灰色或黑色,腰、尾上覆羽、尾下覆羽、外侧尾羽和腹栗棕色,中央尾羽褐色,两翅黑褐色。 欧亚红尾鸲 欧亚红尾鸲色彩浓艳的红尾鸲。雄鸟:额及眉纹白色,且将头顶、颈背及上...
褐翅雪雀(学名:Montifringilla adamsi):为雀科雪雀属的鸟类。体重20-36克,体长140-182毫米。是一种体形小而壮实的雪雀。雄雌同色。上体灰褐色具暗色羽干斑,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褐色,羽端白色,大覆羽和初级覆羽白色,羽端褐色。甚似白斑翅雪雀但头及上体褐色较重,飞行及休息时两翼可见的白色较少。翼肩...
牛头伯劳鸟一 中等体型(19厘米)的褐色伯劳。头顶褐色,尾端白色。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的白色块斑明显。 雄鸟:过眼纹黑色,眉纹白,背灰褐。下体偏白而略具黑色横斑(亚种sicarius横斑较重),两胁沾棕。 雌鸟:褐色较重,与雌红尾伯劳的区别为具棕褐色耳羽,夏季色较淡而较少赤褐色。 虹膜-深褐;嘴-灰色,端黑;脚...
已被列为中国 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翅鸦鹃是中国的重要经济鸟类资源。19世纪50-60年代,由于在广东、广西等地每年对此鸟的猎捕量过度,多达数十万只,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野外种群数量也因此锐减。中医传统理认为褐色鸦鹃具有的高医用价值,导致中国各地组织专业队伍捕捉,使野外数量锐减,处于濒危状态。
作为一部先锋作品,《褐色鸟群》采用了博尔赫斯式的迷宫叙述,实验色彩非常浓重,甚至在先锋作品中也显得太先锋。我们可以将格非的处女座《追忆乌攸先生》归结为历史寓言,将《迷舟》理解成一种宿命传奇,却很难用一言以蔽之的方式描述《褐色鸟群》。他似乎是一个小说创作者对过往的回忆,又似乎仅仅是一个创作文本的...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鸟记录(第210种)——棕尾褐鹟 2022.04.10摄于广州华南农业大学“洪泽湖”旁。 棕尾褐鹟,是一种体型略小的红褐色鹟。眼圈皮黄,喉块白,头石板灰色,背褐,腰棕色,下体白,胸具褐色横斑,两胁及尾下覆羽棕色。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方及北部湾西北部。冬季南迁,远及大巽他群岛。
栗褐鹃鸠(学名:Macropygia phasianella),鸽形目鸠鸽科鸟类。中等体型(38厘米)、尾长的褐色鹃鸠。头及下体粉褐。雄鸟与斑尾鹃鸠区别为上体无黑色横纹,颈背无绿色,尾下覆羽黄褐色。雌鸟特具浅黄褐色的前额和头顶,下体具黑色细横纹。栗褐鹃鸠为留鸟,在森林中栖息觅食,也常常群起掠食附近稻田。通常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