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名称: 褐毛组 汉语拼音: hè máo zǔ 拉丁文学名: Sect. Tricholepis展开更多 分类 目录 分类系统 分类 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门 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纲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 菊科Compositae 亚科 ...
褐毛柳组,学名Sect. Fulvopubescentes C. F. Fang,杨柳科柳属的一组。为中国特有组。本组共7种。形态特征 匍匐或直立灌木,稀小乔木。小枝多少有毛。叶通常为披针形或狭长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通常两面有毛,边缘全缘,稀有锐锯齿。花序有短梗,具2-3小叶;雄蕊2,花丝少毛或无毛;子房多具长柄,花柱极...
褐毛柳组(Sect. Fulvopubescentes)是分类学中一个特定的命名,由C. F. Fang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这一组的命名源于中国植物志的第20卷(2)期,具体记录在1980年的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汇刊上。在该期刊的第9期第1篇文章中,Fang首次对褐毛柳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定义,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
褐毛柳组是柳树的一个分类,其雄花特征独特,具有2个雄蕊,苞片和花丝上仅少许毛发,且有腹腺,这与繁柳组Sect. Denticulatae Schneid.中的一些物种相似。然而,子房通常具有长柄,花柱非常短,接近紫柳组Sect. Wilsonianae Hao的特点,但仅具腹腺,与之有所区别。从雌雄花的形态特征来看,褐毛柳组...
兔子的毛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灰毛(由B基因控制)对青毛(b1)、白毛(b2)、黑毛(b3)、褐毛(b4)均为显性。让不同毛色的兔子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杂交
根据甲组数据可知:黑毛与褐毛个体杂交,后代个体中褐毛没有出现出来,说明褐毛是隐性性状、黑毛是显性性状;根据丙组的实验数据可知:黑毛与黑毛个体杂交,后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褐毛性状,这种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即根据甲组或丙组的实验数据都可判定黑毛是显性性状、褐毛是隐性性状。
褐毛黑毛 甲黑毛×褐毛49 乙黑毛×褐毛3129 丙黑毛×黑毛1753 丁黑毛×黑毛61 (1)通过___组或___组这两个实验组,我们可以判断出这种动物控制黑毛性状的基因是___性,控制褐毛的基因为___性 (2)写出各组亲代的基因型:(基因用A、a表示) 甲___,乙___ 丙...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B.兔的白毛和羊的褐毛 C.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D.豌豆高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