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裴行俨(?—619年),字守敬,河东郡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隋唐时期将领。《隋唐演义》中裴元庆原型。裴行俨,是隋末将领裴仁基之子,为人骁勇善战。裴行俨就是《隋唐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可见裴行俨武力之高。大业末年,裴仁基奉隋炀帝杨广之命率军讨伐瓦岗寨,虽然多有胜利,但却屡遭监军萧怀静...
裴行俨“威武雄壮”、勇猛异常。 力量:三星 史载,裴行俨曾在瓦岗军中非常轻松地单手举起二百斤的石蒂子,震慑住了瓦岗诸将。保守估计裴行俨双臂的力气在六百斤左右。 装备:四星 裴行俨的兵器并不是演义中的一对银锤,而是马槊,作为隋唐时期顶级武将的标配,马槊既有枪矛刺的特点,又有刀劈、削的特点,具有相当的...
裴仁基和裴行俨,是公元619年被王世充杀害的。就在同一年,裴行俨的弟弟裴行俭也出生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巧合,虽然有些残酷。跟哥哥裴行俨相比,裴行俭显然是另一种风格,被称为:儒将之雄因为他最初是文人的身份,尤其是书法造诣,不亚于褚遂良。但让人奇怪的是,战神李靖的弟子:苏定方,不知...
裴行俭为隋末名将裴仁基的小儿子,裴仁基和长子裴行俨(即隋唐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本为隋将,勇猛异常,后投靠瓦岗军,在和王世充作战失利后,兵败被俘,后为王世充杀害。 高宗永徽年间,在长安县县令任上的裴行俭听到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的消息后,忧心忡忡,认为国家之祸必然从此开始,于是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商量对策...
王世充称帝后,裴行俨被任命为大将军,他也勇猛战斗,报答知遇之恩。不过他功劳太大,深受士兵爱戴,王世充起了疑心,担心他拥兵自重造反夺自己的皇位,对他很猜忌。裴行俨深感伴君如伴虎,也很无奈,自己想报答知遇之恩,想建功立业,但是又不能功高盖主。后来他们一伙人想要刺杀王世充造反,拥立越王杨侗为帝。
裴仁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建议李密转头进攻洛阳。但是李密却没有接受裴仁基的建议,而是直接和王世充决战。王世充首先进攻了李密部下单雄信的部队,单雄信抵挡不住王世充的进攻,便向李密求援。李密派遣程咬金和裴行俨前去支援,结果却不尽人意。果然,不久之后,李密就被王世充打败。李密战败后,王世充得知裴仁基...
古代十大猛将(6)裴行俨 裴行俨 (?—619年),字守敬,河东郡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隋唐时期将领,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 早年跟随大将张须陀,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大业十三年(617年),投靠瓦岗起义首领李密,授上柱国、绛郡公。武德元年(618年),兵败于偃师县,不得已投降洛阳,...
以上为《说唐全传》中的裴元庆,下面就说说裴元庆的历史原型裴行俨。史书上记载裴行俨骁勇善战,号称“万人敌”,但具体的战绩并没有记载,关于他的记载也只是寥寥数笔。 裴行俨是裴仁基的长子,河东郡人,也是官宦世家,隋末,裴仁基奉命镇守虎牢关以镇压瓦岗军起义,之后隋将张须陀战死,裴仁基接收了...
裴行俨,出生于隋朝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乃名将裴仁基之子,以其骁勇善战而闻名。在裴仁基对抗瓦岗寨的战役中,尽管取得多次胜利,却屡次遭受隋朝监军的陷害。在这种困境下,裴仁基与儿子裴行俨一同果断反击,刺杀了监军,并率部投奔瓦岗寨。在李密与王世充的决战中,裴仁基献出分兵突袭洛阳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