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范艳华,张永军,方卫国. 重组丝氨酸蛋白酶及含有其的杀虫真菌剂(专利号:ZL200510114696.1)裴炎,周国庆,侯磊,罗小英,杨光伟,杨星勇,李德谋,肖月华,李名扬. 几丁质酶和抗菌肽基因双价抗病载体pChima(专利号:ZL99119241.9)裴炎,侯磊,李德谋,宋水清,李先碧,罗明,肖月华,郑雪莲,曾其伟,张觅...
武则天听了以后十分愤怒,没有接受裴炎的建议, 她迅速调兵遣将,最终成功镇压了扬州的叛变。后来,监察御史崔詧弹劾裴炎,道:“裴炎身为顾命大臣,不思讨平叛乱,却让太后还政,必是怀有异心。”有人递上了裴炎密信徐敬业的证据——只有“青鹅”二字的小纸条。武则天立即断定,这是裴炎与徐敬业勾结的证据。“青...
裴炎(?-684年),字子隆,裴氏第四十一世。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是位以身殉唐的宰相。裴炎出身于河东裴氏洗马裴,由举明经及第入仕,历仕濮州司仓参军、御史、起居舍人等职,后以黄门侍郎、中书门下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又进拜侍中。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唐高宗李治游幸洛阳,裴炎受命与刘元...
据唐朝笔记小说记载,宰相裴炎之死与徐敬业谋反有关,当初徐敬业在发动扬州叛乱前,为了拉拢裴炎为内应,让骆宾王在洛阳散播一首童谣。童谣大意是裴炎将来会成为皇帝,所以裴炎大喜之下,决定与徐敬业合谋造反。后来裴炎听闻徐敬业起兵,就给他写了一封密信,结果被人截获,信中只有“青鹅”二字,群臣不解其意,武则天...
裴炎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宰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伴随的政治风险也是很大的。裴炎就没能得到善终,被武则天判处斩刑,家产全部抄没。然而这一切只是一封书信引起的,信上只有两个字——“青鹅”。 裴炎出身于河东裴氏,父亲是折冲都尉裴大同。裴炎从小勤奋好学,又是名门望族出身,长大后...
不过武则天却以青鹅两个字为借口,下旨将裴炎杀死。那么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置裴炎于死地呢?武则天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女儿,她因为长相貌美,十四岁就被唐太宗召入了宫中。武则天在唐太宗身边做才人期间,与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唐太宗去世后,继承皇位的李治,再次将武则天召入了宫中,并且成为了李治的宠妃。李治...
这跟一个月前的徐敬业谋反事件有关,裴炎的罪名就是参与了该起谋反事件。徐敬业也叫李敬业,是唐朝开国名将李勣的孙子。这一年,徐敬业因为犯事被贬为柳州司马,在贬黜途中路过扬州,偶遇一群同病相怜的哥们。这群人包括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御史魏思温等人。历史就...
其实,裴炎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没完全是出于私心。那会儿的情况是,太子李显年纪还小,经验缺乏,面对复杂的局面肯定难以应对。而武则天她老练稳重,刚好在短时间内可以接下这个重担。裴炎觉得,新君刚一登基,就得有个懂朝政的人来做个过渡,维持大局稳定。毕竟,高宗的遗诏里早就说了,要让武则天来辅佐朝政,这样...
裴炎(?~684年),字子隆,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折冲都尉裴大同之子,唐朝宰相。裴炎少时勤奋好学,有抱负。后来在弘文馆就读,学业十分优异,对《春秋左传》和《汉书》研读得尤为精通。后来,举明经及第,迁为濮州司仓参军,累历御史、起居舍人、黄门待郎等职。调露二年(680年),被封为为中书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