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游击队在贵溪遭遇伏击,损失惨重,杨文翰和裴月山的部队被迫转移至赣皖边界山区。1943年,国民党联合围剿,游击队再次面临困境,裴月山因眼疾得以幸免。杨文翰因病未随队行动,被捕后牺牲,而裴月山在长期隐蔽中因营养不良和夜盲症被捕,于1944年9月牺牲,年仅29岁。
关英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劝说杨文翰和裴月山率部下山,加入抗日战线,但杨文翰坚持认为国共合作只是一个骗局。 双方在磨盘山展开激烈争执,杨文翰最终下令将关英和随行的两名警卫处决。这一事件彻底断绝了杨文翰与党组织的联系。 杀害关英之后,杨文翰和裴月山的部队事实上已完全脱离了党的领导,成为一支独立的游击队。
裴月山(1914—1944),革命烈士,江西省贵溪县人。1930年,16岁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因“AB团”问题接受组织审查,1934年重新编入红十军,加入中国;1936年4月,主管磨盘山游击区的军事工作;1937年5月,任赣东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司令员,坚持游击对敌作战;由于对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理解,拒绝改编并杀害了...
关英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劝说杨文翰和裴月山率部下山,加入抗日战线,但杨文翰坚持认为国共合作只是一个骗局。 双方在磨盘山展开激烈争执,杨文翰最终下令将关英和随行的两名警卫处决。这一事件彻底断绝了杨文翰与党组织的联系。 杀害关英之后,杨文翰和裴月山的部队事实上已完全脱离了党的领导,成为一支独立的游击队。
裴月山(1914—1944), 江西省贵溪县人。16岁(即1930年)参加红军,后因“AB团”问题接受组织审查,1934年重新编入红十军,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4月,主管磨盘山游击区的军事工作。1937年5月,任赣东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司令员。1943年3月,因叛徒出卖,游击队在黄土岭被敌打散,他率领18名队员回到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