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我们已经了解到,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甚至是聚能射流都可能从装甲上“弹跳”。这只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发生的角度将其归为可能性很小甚至是偶然的范畴,例如,当炮弹“擦过”坦克的顶部时。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正面装甲部件的倾斜不可能如此极端,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现代坦克的...
3期125毫米穿甲弹于2010年左右开始批量装备我军装甲部队,其与旁边2期125毫米穿甲弹的对比区别也比较明显,外型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2期的风帽,且弹托外形稍有改变,但飞行体长度增加有限,根据目前一些透露出来的消息,其飞行体长度大概在705毫米左右,初速大概为≥1800M/S,2公里垂直半无限靶的穿深在700-800...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投入战场开始,兵器设计师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各种有效的反装甲武器。在反装甲武器的发展史中,反坦克枪、反坦克炮、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反坦克导弹等先后出场,上演了一幕幕“甲—弹”争风的活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武器,而忘记了一个重...
碎甲弹HESH(High Explosive Squash Head)是一种反装甲弹药,其反装甲原理和穿甲弹和破甲弹不一样,并不是靠击穿装甲来杀伤目标,而是利用爆炸震波来破坏装甲。碎甲弹采用的装药是塑性炸药,弹头外壳薄壁易碎,同时引信是延时德,所以命中目标后弹头外壳破碎,内部塑性炸药会因为惯性附着在目标表面,在随后引爆后,...
乍一看结构图,你很可能误以为这是个尖头弹。实际上,T33可以用“伪尖头”来形容。T33的原理(也是很多美式APBC的原理)是:炮弹撞击装甲时,弹体碎裂,变成钝头弹。 但是这种碎裂也带来了弊端:T33的垂穿不是特别好。 同时,无论是T33还是T43,打30度装甲的数据都很不好看。单看30度数据,根本无法想象这两种弹打大倾角...
除解决坦克倾斜装甲这一防弹外形带来的挑战外,表面硬化装甲等非均质装甲技术的应用也对穿甲弹提出了更高要求:风帽穿甲弹在撞击非均质装甲时弹头易变形甚至是碎裂从而失去穿甲能力。这一效应单靠改变材料或是弹体外形无法有效解决,被帽穿甲弹(APC)由此诞生。不同于改善风阻的风帽,被帽是包裹在弹体外的“弹头”,其由与...
配置温压弹的车一般都是用来辅助输出,比如毛子的坦克支援车,单双联机炮无脑输出,温压类似于大范围的高爆,损毁的不是硬装甲而是各种零件和结构性伤害,打大车的履带,导向轮,两发必断腿,秒修再补两发加机炮输出,断腿之后绕后打,甚至比红导弹更恶心,因为红导弹打偏了就是偏了,没有伤害。打小车那就是等于一发大...
简单来说就是贫铀弹在穿甲过程中,头部变形的部分会自己脱落,可以使得穿甲弹本身始终保持比较锐利的造型,同时变形部分受到的阻力也不会传递到弹丸剩下的部分上,不至于拖后腿。理论上来说,同样造型,相同重量的穿甲弹,贫铀相比钨增加了100每秒的命中速度优势。其次就是易燃性、后效更强。贫铀弹击穿装甲后会发生...
穿甲弹是一种典型的动能弹,依靠弹丸强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装甲的炮弹,现代穿甲弹弹头很尖,弹体细长,采用钢合金、贫铀合金等制成,强度极高。初速高、直射距离远、射击精度高、穿透能力强、后效好,主要用于对付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舰船和飞机等,也可用于破坏坚固防御工事。广泛配用于反坦克炮、坦克炮、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