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华版出书带大家一起看看,生活中常见的12种书籍装帧方式有哪些? 01/骑马订 骑马订也称“骑订”,是一种在书帖的折叠线上用订书机将书籍封面与正文订在一起,装订成册的技术。骑马订的工艺流程短,出书快,成本低。骑马订一般只适用于期刊或页数较少(50张左右)的图书。 02/锁线装订 锁线订它是一种将装订线...
明代中后期以来,为解决纸捻用久后容易断开的问题,线装书出现并很快流行。线装与包背装在内页装订上方法相同,只是在装裱书皮时前后各用一纸,以锁线的方式把书页连同书皮一起装订成册,既不易散脱,又方便重订,因此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装帧形制,也是古籍装帧技术史上的集大成者。古籍装帧形制的演变,与各个历史时...
蝴蝶装经折装是折叠宗教经卷的一种装帧方式。唐朝时,佛教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卷轴装无法阅览任意书叶,对诵经活动造成不便,因为产生了经折装。经折装是将写好或印刷好的书叶粘连成长卷,再将长卷一正一反均匀折叠,最后再在头、尾各粘一张厚纸板作为书皮即可。 由于...
继竹简的简策装之后,卷轴装是中国历史上一种传统装帧形式,尤其在东晋时期,纸张逐步取代简牍和简帛之后卷轴装便开始流行。卷轴装《里堂家训》4古代书籍装帧 /龙鳞装龙鳞装,又叫旋风装,同样需要长卷纸或布帛作为卷底,把一
书名题写的装帧 作为鲁迅采用得最普遍的装帧形式,《呐喊》《热风》《华盖集》等杂文集、《奔流》《萌芽月刊》《北平笺谱》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装帧形式大部分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的装帧样式,其中杂文集的设计虽大都用白底红字或黑字成就,但也充满着变化。《热风》。鲁迅的第一本杂文集,1925年由北京北新...
以下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主要演变过程:1. 简牍与帛书时期(先秦至汉代)简牍:最早的书籍形态是用竹简或木片编成的简牍,书写于竹简或木片之上,再用皮绳或绳索编联。竹简由于重量大且体积大,阅读和保存都较为困难。帛书:帛书是用丝织品(如绢、帛)作为书写材料,较竹简轻便。帛书大多用于高级文书和贵族...
1 装帧是一部书稿在印刷之前,对书的形态、用料和制作等方面所进行的艺术和工艺设计。其内容包括开本 、封面、护封、书脊、版式、环衬、扉页、插图、插页、封底、版权页、书函在内的开本设计、封面设计、版面设计以及装订形式、使用材料等。封面设计一般由文字和画面两部分有机构成。书籍的装订形式与排式有关。中...
装帧的拼音如下:“装帧”的拼音是zhuāng zhēn,意思是书籍的装订和帧页样式。“装帧”是一个联合词,由“装”和“帧”两个词组成。其中,“装”指的是对书籍进行装订的过程,包括对书籍进行封面、版式、纸张等方面的设计和加工;“帧”则是指书籍的一页,也可以引申为书籍的帧页样式。在出版业中...
古籍的装帧形式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历史上各种形式层不出不穷,一定时期内又不定型,故只能大体上归纳。按时间顺序,我国古籍前后大概有过简策、帛书卷子装、纸书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10种形制。以下分别予以介绍,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