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裂变反应 中子裂变反应(neutron-induced fission reaction)是2018年公布的核医学名词。定义 重原子核(如铀-235)俘获中子发生裂变的一类核反应。符号“( n, f )”。裂变同时放出数个中子和巨大裂变能,中子的增殖是裂变反应持续不断进行,形成链式反应的重要条件。出处 《核医学名词》第一版。
裂变中子的反应 裂变中子是指在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中子。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轻核的过程,通常会伴随着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核反应堆或核武器中,裂变中子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裂变中子的反应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1.中子俘获:一个裂变中子被一个重核(比如铀或钚)所吸收,形成一个更重的核,释放出...
中子的裂变 中子的裂变是一种核反应过程,其能量释放方式与核聚变相反。在中子的裂变过程中,一个中子撞击一个重核,使其裂变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和两到三个自由中子。这些自由中子可以再次撞击其他重核并引起进一步的裂变反应,形成一个连锁反应。 中子的裂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核反应过程,因为它是核...
在原子核裂变过程中,会释放出两种类型的中子: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瞬发中子是裂变反应初期直接释放的,通常在裂变发生后的10^-4至10^-3秒内释放,占裂变中子总数的绝大多数,大约为99%。它们的能量范围广泛,从零到15兆电子伏特(MeV)不等,其中大部分集中在0.1到5 MeV之间。以235U为例,其热...
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铀核或钚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裂变。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热中子轰击铀-235原子后会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铀-235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定义 核裂变(Nuclear fission)...
自发裂变中子是化学术语。自发裂变中子spontaneous fission neutron在放射性衰变中,原子序数大于gf1的元素的原子核不需外加能量白行分裂而放出的中子。自发裂变中子数稍小于同一核诱发裂变时产生的中子数。如zaapu的每次自发裂变的中子数为2.19中子,23毕V的每次诱发裂变的中子数为2.882中子,2szf是常用的自发裂变...
核裂变中子能级涉及原子核分裂瞬间释放中子的能量状态。不同核素裂变产生的中子能级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铀 - 235裂变时会产生具有多种不同能级的中子。核裂变中子能级范围通常从低能区到高能区跨越多个数量级。低能区的中子能级可能在电子伏特量级。而高能区的中子能级可达到兆电子伏特以上。准确测量核裂变中子能级对...
中子的裂变首先被证实是在1938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和他的同事发现的。当时,他们使用中子轰击铀核,并发现铀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并释放出高能中子。这个过程被称为铀核的裂变。 后来,人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仅仅是铀核可以发生裂变,其他的重核也可以被中子裂变。这项发现为核能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
平均而言,这个数值被称为平均裂变中子数尌,它会随着裂变核的激发能增加而增加,通常情况下,原子序数或质量数的增加也会使其增大。尌对于链式反应装置的临界条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裂变反应堆的设计中。在反应堆计算中,会用到有效裂变中子数(尌eff或η),它表示燃料核素吸收一个中子后平均发射的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