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方有获得值班律师和辩护人的法律帮助权,被害方没有;被告方有知情权、表达意见权、要求证据开示权、参与权、上诉权等广泛的权利;被害方无明确的知情权,有限的表达意见权在实践中也几乎流于形式,形同于无,诉讼代理人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意见不受重视。被害方在轻罪案件中还可能获得被告方赔偿,也愿意谅解...
刑事案件开庭时,被害方是否需要到场,主要取决于被害方的身份及其意愿。 一、如果被害方是案件的当事人,即被害人,其通常需要出庭。被害人出庭可以与被告人当庭对质,使法官对案件的审查更加客观,有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以便法院作出合理判决。然而,虽然法院会通知被害人到庭,但被害人并不是必须到庭。如果被害人没有出庭,...
被害方由于无法了解案件整体事实和证据,可能无法将案件真实受损、受害情况向相关部门准确表达。此时,由刑事律师介入,担任被害方诉讼代理人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被害方诉讼代理人的相关法律规定 1.被害方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据介绍,致死致残等重大刑事案件被害方权益保障机制体系主要包括权利告知与意见听取、法律援助范围延展、附带民事诉讼指引与调解机制构建、司法救助渠道畅通、心理干预与创伤抚慰、判后答疑与矛盾化解等多方面举措。 案件受理后三日内,法院工作人员会书面...
定义上的差异.被害方通常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一方,这包括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也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而受害方则主要是指在民事案件中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一方,即"赔偿权利人". 法律地位的不同.在刑事案件中,被害方可能作为自诉人,处于...
1、刑事附带民事被害方对刑事判决不满,可以依法上诉。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
法律客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
法律主观:被害人,是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他参加到 诉讼 中来,是因为正当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是要求追究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正是由于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特殊身份,为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赋予被害人在 刑事诉讼 中以当事人地位。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
刑事案件被害方可以雇律师。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一方有权要求民事赔偿,为了能够最大化的维护被害人的权益,需要请一个律师参与。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的,被害人可以向所在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八条 律师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
刑事案件被害方需要做什么 2024-07-05 21:56:05 刑事法规咨询 刑事案件被害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需要完成以下事项: 一,提出控告 被害人有权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指控犯罪行为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这是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方式. 二,参与诉讼 依法申请回避: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有权依法申请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和审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