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绍兴,越剧表演艺术家、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曾任上海越剧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她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1]。代表作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等[2]。2011年2月19日逝世。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生于浙江省嵊县。中国越剧女演员,代表作品为《香妃》《红粉金戈》等。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12月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艺术终身成就奖——“表演艺术成就奖”个人经历 1933年7月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工青衣、闺门旦,兼学绍兴大班和徽班的武戏。师傅为...
袁雪芬(1922年—2011年) 浙江嵊州人。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袁派创始人。11岁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工青衣、闺门旦。14岁开始在杭州演出,初次挂头牌。1938年到上海从事艺术活动。1942年起致力于越剧改革。1946年5月,将鲁迅名著《祝福》改编成越剧《祥林嫂》上演。1953年,与...
1922年,袁雪芬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11岁起,她开始学习越剧表演。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她迅速成长为一名年轻的越剧演员,并在上海歌坛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她漫长的舞台生涯中,袁雪芬成功塑造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角色。她将越剧与时代紧密结合,持续进行创新改革,助力越剧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1955年5月9日,《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在法国公映的影片,袁雪芬与范瑞娟也被法国观众拥戴……袁雪芬原名袁雪雰,1922年3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嵊县普义乡杜山村。她降生时,天下着大雪,父亲便给她取名袁雪雰。袁雪芬的父亲袁茂松在乡村私塾教书,母亲裘水仙在家务农...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 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改革践行者、袁派艺术创始人 袁雪芬老师生活照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原名袁雪雰,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 ,越剧女演员,工青衣、闺门旦,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
1922年3月26日,袁雪芬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县普义乡杜山村(今属嵊州市甘霖镇桂山村),是家中第三个孩子。因为袁雪芬降生时适逢大雪纷飞,身为乡村私塾先生的父亲袁茂松,看到窗外的景色诗悄勃发,为女儿取名“雪雰”,取其傲雪凌霜之意境。后在进科班学戏时,这个“雰”字常被弄错,剧场写戏牌则将错就错,将其演变成芬芳...
在戏院里,袁雪芬很快就展示出了自己的戏剧天赋,没过多久就成了戏班子里的“角儿”,班主对她也是寄予厚望,开给她的工资都会高于其他人。 靠着自己的努力赚到第一笔钱后,袁雪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孝敬父母也好,救济妹妹也罢,家才是她永恒的依恋。
袁雪芬,出生于1922年3月26日,原名袁雪雰,浙江绍兴人,越剧女演员,工青衣、闺门旦,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1933年,入科班学艺。1936年,初次挂头牌并灌制女子越剧第一张唱片《方玉娘哭塔》。1940年,主演改良越剧《恒娘》。1942年,开始进行越剧改革,演出新编剧目《古庙冤魂》等。19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