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血卒,原名袁汉澄,1908年生于宁陕县城关镇贫苦农家。1926年考入西北军官学校,参与领导“宁都暴动”。曾任红军团长、特科学校政委等职,后任总后干部学校校长、工学院院长及民政部副部长。2004年1月25日,正部级干部袁血卒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经全力救治无效,享年97岁。袁血卒同志,其为人诚挚,行事稳健,秉持初心...
袁血卒,本名袁汉澄,本名袁汉澄,生于陕西省宁陕县,终年96岁高龄。1926年,他被西北军事学院录取,1927年,他被编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第二次北伐的第二军参谋长、上海特殊培训班的学生、第二十六路军特委常委、刘振亚等人。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他参加了“宁都起义”,并参加了这次的暴动。红五军第十四军118团...
袁血卒,1908年出生,1927年入党,参加过北阀战争,红军时期就是团长、师政治部主任,总后干部学校校长,天津化工研究院院长,河北工学院院长,民政部副部长。袁血卒老人当年就住丁字沽三段工学院教职楼。 热榜推荐 证监会回应!“1月15号之前释放全部利空”“保险公司大额赎回公募基金”为谣言 2333中国证券报 1月1日,赵露思...
袁血卒的出生地可以追溯到湖北省麻城,他的外祖籍则在四川巴州。据说,他的父亲年幼时,曾被祖父用萝筐挑着,从麻城艰难地逃往汉水沿岸,只为寻找生活的希望。母亲则来自四川巴州,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她同样选择了逃离,最终定居在了陕西省宁陕县的关口镇。关口镇位于八百里秦岭中最深长且险峻的子午谷...
袁血卒祖籍湖北省麻城,外祖籍四川巴州,父亲小时候是装在萝筐里被爷爷挑着从湖北麻城逃到汉水边上乞食,母亲是从四川巴州不知何年何月也逃到陕西宁陕县关口镇定居。关口镇这个地方是八百里秦岭中最长最深最险的一条山谷叫做子午谷,他们就住在这个子午谷底的一个小镇。长安河横过,清水细流,人民勤劳...
通过百度知道,民政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袁血卒同志(正部级)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再比对袁血卒一生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这个年龄已经证明剖析“血色马前卒”袁血卒的悲壮人生与忠诚报国之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70年的革命生涯,屡遭不公,千难万险,却从来坚持自己信仰的革命老前辈。
袁血卒一早起来,吃了点东西,打扮就绪,走出县城,过了东门木桥,直向固厚方向走去。经过几道岗哨,他...
瑞金岁月(六十七)袁血卒回到宁都后,立马找到刘振亚,汇报了从红军总司令部和中革军委带领的指示。赵博生将暴动后改编为红16军的意见告诉了季振同,季振同嫌红16军的番号太小,借口南昌行营运来的两万套棉衣和军饷已到广昌,为了得到这批棉衣和军饷,要求将暴动日期从12月13日推迟到12月14日。中共特支根据总部要求用最...
袁血卒自幼家贫,一家人租种几亩坡地,常常不能填饱肚子,全凭心灵手巧的母亲给人刺绣、裁缝衣服等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民国13年,宁陕遭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血卒的四个姐妹、两个弟弟相继病饿而死。正在这时,地主又串通县衙门逼债,使其父受尽凌辱。血卒见此情景,气愤至极,幼小的心灵...
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听取了袁血卒等人的报告后,当即就批准了起义计划,并对起义事宜做了相应安排:将起义时间定为12月13日深夜12时;起义部队建制改为红军第十六军,由赵博生、季振同、董振堂互推总指挥;届时将安排王稼祥、刘伯坚、左权等同志,带一部电台到澎湃县负责协调指挥,并派一支红军部队到附近负责接应。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