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以“内擫”笔法为核心,笔画骨肉匀停,线条兼具光洁与劲健之美。《袁生帖》虽为行草书,但笔法中可见篆隶遗韵,起收笔藏锋含蓄,中段行笔提按分明,转折处以绞转为主,形成“折钗股”般的圆润质感。王羲之早年师法卫夫人、钟繇,深研篆隶与章草,但其突破在于将楷书的笔法体系引入行草。在《袁生帖...
乾隆皇帝认为,《袁生帖》既保持魏晋时期古朴典雅的书风特征,又呈现灵动洒脱的书学特点,卷面钤盖的宋徽宗宣和内府七方朱文鉴藏印色泽鲜明,确属北宋宫廷书画收藏体系的重要遗存。清宫文物征集工程在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系统性收购历代书画珍品过程中,此卷与唐代韩幹《照夜白图》等同期入藏,经清宫造办处评估...
明《真赏斋帖》《郁冈斋帖》,清《三希堂法帖》等丛帖。 由于摹本“盡”字残泐,诸刻本又无此字, 是以今人多言此帖25字,称之25字节本。 王羲之草书《袁生帖》真迹,是乾隆的三希堂最重要的珍品之一。 三希堂是乾隆的书房,藏书都是官方认证的,所以这个版本可信。 有文征明和乾隆的题跋,都在说明此帖是王羲之...
《袁生帖》是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虽然现存的墨迹并非王羲之的真迹,而是唐代人摹写的版本,但仍展现了王羲之典型的魏晋书风,古韵穆然,神采奕奕,被誉为王羲之书法的名品。本文将对《袁生帖》进行赏析,并展示其不同版本的收藏情况。版本及收藏情况 1、墨迹版(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收藏)《袁生帖》的最早收...
王羲之《袁生帖》大约在1925年左右流入日本,为京都藤井有邻馆所藏。1942年收入《有邻大观》,但无人注意。直至1992年藤井精品展,才被认识。首先,我们来欣赏下王羲之《袁生帖》全局版!释文:得袁、二谢书,具为慰。袁生暂至都,已还未?此生至到之怀,吾所(尽)也。《袁生帖》为唐摹本,硬黄纸。唐...
东晋书家王羲之(世称王右军)创作的《袁生帖》曾于北宋宣和年间被收入皇家书画收藏机构,明确著录于官方编纂的《宣和书谱》卷十六法书目录。据文献考证,北宋初期太宗赵炅敕令刊刻的《淳化阁帖》第六卷已收录此作,证实该作品在十世纪末便成为北宋皇室重要收藏。北宋文献学家黄伯思(字长睿)在《东观余论》卷二对此...
释文:得袁、二谢书,具为慰。袁生暂至都,已还未?此生至到之怀,吾所尽也。 王羲之《袁生帖》,唐代双钩廓填摹搨本,硬黄纸,纵27厘米,横10.3厘米,3行26字,现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收刻于北宋《淳化阁法帖》,南宋《绛帖》,明朝《真赏斋帖》、《郁冈斋帖》和清代《三希堂法帖》。《右军书记》记载的原文...
书法艺考(书法史)——《袁生帖》《袁生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搨本。据考证《袁生帖》是王羲之写给谢尚的书信,写于353年(东晋永和九年)。收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作品欣赏:《袁生帖》是王羲之众多作品中的一个尺牍作品,“尺牍作品是羲之信手拈来,抒写而成的,其情也摰,其意...
《袁生帖》释文:得袁、二谢书,一一为慰。袁生暂至都,已还未?此生至到之怀,吾所也。张志庆临...
王羲之《袁生帖》阁帖高清单页版 此帖有两处释文争议:一:此字多被释为“未”,明代学者顾从义认为竖画未出头,应当为“乐”。二:此字南宋学者姜夔释作“吾”;明代学者顾从义认为此字也有可能为“無”。☑帖三:王羲之《适太常帖》阁帖高清版逐行欣赏学习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