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冬夜一个普通的场景,在袁枚笔下,却显得那么浪漫和清新。 雪映月,照窗明,谁没有经过这样的场景呢?可是,谁又能如袁枚一样,生动地描绘这一场景呢? 生活中的惊喜总是给那么有心人准备的。 6、最激励人心的诗:《苔》 苔 白日不到处...
——袁枚《祭妹文》汝死我葬,我死谁埋?——袁枚《祭妹文》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袁枚《随园记》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袁枚《随园记》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袁枚《随园记》茨墙剪园...
01、《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02、《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03、《春风》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04、《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相...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0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0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03.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
袁枚也准备睡了,他吹灭了灯,却发现窗户更亮了,原来,月亮高悬,又下了大雪。在雪月的映照下,室内显得更加明亮了。 5、最激励人心的诗:《苔》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18年春节,在中央台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乡村老师...
语出清·袁枚《寒夜》。丈夫寒夜里点灯看书,烟火已逐渐熄灭了,却还是不肯去睡觉;美人把灯抢在手里,愤怒地问他说:“你可知道现在是几更天了?”二、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语出清·袁枚《春晴》。难得天气晴朗,风光是如此的清新宜人,人生应当及时行乐,何必去管头发又白了几根呢?春光如此美好...
七律.出山词四首(正月十二日作) 其二 清 · 袁枚 十载青云别凤池,笑人邓禹遍京师。重看傀儡登场日,又到邯郸入梦时。白下笙歌催祖道,东山猿鹤问归期。沿塘新种芙蓉树,待得花开看是谁。这首诗是袁枚在离开官场、隐居南京之后所作的一组七律中的第二首,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活的感慨和反思。首先,诗中“十...
清代: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马嵬 清代: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大树 清代:袁枚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袁枚古诗文(第1页): 春晴 今岁天公大有情,一冬无雪又春晴。 红梅但觉飞香久,绿草何曾借雨生。 双燕翅如迎晓日,百花心更望清明。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大龙湫之瀑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