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V_G>0时(金属接正,半导体接负),表面势为正值,表面需要带负电荷以屏蔽接正金属作用,导致p型半导体中导带底离费米能级更近,形成电子积累,同时,价带顶离费米能级更远,形成空穴耗尽,表面处能带向下弯曲。表面层的负电荷由电离受主提高,基本上等于电离受主杂质浓度,表面这种状态称为耗尽,此时费米能级与禁带中心重...
半导体表面结构,可以有三种情况: ①清洁表面。它是一种表面没有任何污染、杂质和缺陷的理想表面。严格周期性排列的原子在这里中断,因此具有表面原子悬挂键。悬挂键上可得到或失去电子,其状态出现在表面禁带中,称为表面态。表面态的数目,与悬挂键数目相当,其密度约10^{15}/cm^{2} 个。 硅清洁表面示意图 ②真实...
态和表面能级:理想表面是指表面层中原子排列的对称性与体内原子完全相同,且表面上不附着任何原子或分子的半无限晶体表面(即晶体的自由表面).理论分析表明,在表面外测和内侧,电子的波函数都按指数关系衰减,这表明电子的分布几率在表面处最大,即电子被局限在表面附近.因此,这种电子状态叫做表面态,对应的能级称为表面...
材料表面态是指材料表面展现出的与内部截然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具体来说:电子活跃程度差异:在金属中,表面电子的活跃程度远超其内部,导致表面能够承载的载流子密度显著提升。同样,半导体表面也表现出导电特性显著强于核心的特点,电子密度在表面也显著高于内部。杂质与结构复杂性:材料从液态或气态转变...
表面态是材料表面存在的特殊电子状态,直接影响材料接触时的电势差。当两种材料接触时,表面态像无形的筛子,筛选着电子流动的方向和速度。比如金属和半导体接触,表面态可能让本该顺利导电的界面变成电子难以跨越的“隐形墙”。这种现象在太阳能电池、晶体管等器件中尤为明显。材料表面的原子排列不完整导致电子状态改变,...
表面态是指物质表面层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其体积不同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表面电子与体内电子的能量位差、吸附层的形成、界面施加的张力等。表面态具有重要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可影响物质的表面性质和反应行为。 二、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现象及其对电性能的影响 当金属和半导体接触时...
1)按来源分:本征表面态:清洁表面(可存在再构 弛豫等)的表面态非本征表面态:外来因素(如存在杂质原子、吸附物、晶格缺陷等)引入的表面态2)按电子占据情况分满态:已被电子占据的表面态空态:未被电子占据的表面态3)按带电类型分类施主表面态:电子占据呈中性 不被电子占据带正电类受主表面态:...
【解析】--半导体表面态主要有两种 (1)固有(本征)表面态:晶格中断→表面产生悬 挂键→具有束缚电子的作用~表面态. (2)非本征表面态:杂质或者缺陷产生的价键→ 表面态. --因为表面态是电子的一种束缚状态,所以,在能 带图上,表面态上电子所对应的能量--能级,就称 为表面能级. --表面态也可以是空穴的束缚...
表面电子结构中的电子表面态是因表面的存在而出现的独特现象,主要表现为局域的表面电子态。以下是关于表面电子结构电子的表面态的详细解释:波矢的变化:在三维晶体中,波矢是表征电子态的量子数。但在表面,由于周期性势场的中断,三维波矢不再适用。表面电子能谱E中的波矢k限制在二维布里渊区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