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ǎo lǐ shān hé ] 表:外面。里:里面。山:太行山。河:黄河。外有黄河,内有高山。泛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地势险要。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例句 川蜀~,成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近反义词 近义词 山河表里 典故成语...
表里山河的成语故事表里山河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的军队在嶲地背后驻扎,晋侯担心他们来偷袭晋国,听到童谣“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足谋。”晋侯更加担心了。子犯进谏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晋侯决定依据地势而进攻。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表里山河 成语拼音:biǎo lǐ...
表里山河 结构偏正式 感情中性 字数四字 年代古代 拼音biǎo lǐ shān hé 注音ㄅ一ㄠˇ ㄌ一ˇ ㄕㄢㄏㄜˊ 解释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
表里山河的网络解释 表里山河,汉语成语,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最早用于形容晋国(今山西)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表里山河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表里山河 【拼音】 biǎo lǐ shān hé 【释义】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
“表里山河”是晋人在军事战争过程中提出来的、用以表述晋国区域特征的语汇,言简意赅,精准传神,一经提出,便成为表述以山河表里为特征区域的习惯语汇而行之于世。然而,具有山川险固、易守难攻特征的区域,不只有河东,因此秦汉之后的较长历史时期的文献中,举凡云地势险要、山川坚固者,史家常以“表里山河”...
【成语】:表里山河 【拼音】:biǎo lǐ shān hé 【简拼】:blsh 【解释】: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
“表里山河”指外有大河环绕、内有高山屏障,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理特征。这一成语既强调自然屏障的军事防御功能,也暗含对壮丽山河的赞美,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一、成语的字面解析与起源 “表”意为外部,“里”指内部,“山河”分别对应河流与山脉。字面可理解为“...
“表里山河”指的是哪些山?“表里山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是在“晋楚城濮之战”的关键时期 晋国大夫狐偃 劝说晋文公坚定意志 下决心与楚国决战时所说的话 这个词精辟的总结了 山西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和独特的军事战略意义 也因此在现在 成为山西的代名词 那么,山西的地理环境 由哪些山脉构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