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表型组学交叉研究中心各科研团队围绕全方位、全生育期的室内和田间高通量表型监测平台,在全谱段立体式多模态表型传感器研制、多尺度田间高通量表型自动化平台研发、全要素表型性状时空动态估算算法开发、表型大数据的种质资源筛选和智慧农业全方位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致力于突破生物育种和农业智慧管理等关键...
宏观与微观表型分析:表型分析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水平的表型分析具有高通量、低分辨率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而微观水平的表型分析则具有低通量、高分辨率的特点,能够深入剖析植物表型的细微差异。 正向与反向表型组学:正向表型组学旨在从大量种质资源中识别出具有理想特征的最佳基因型...
面对生物学领域广泛存在的多变量难题,整合多学科、多层次研究的表型组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当前研究往往聚焦单一种类的微观表型特征,如细胞、分子或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在宏观表型的全景精密测量以及宏观表型之间的关联机制方面,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田梅认为,想达到对生物系统的全面理解,就要增强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
2024年9月29日,“海聚英才”学科交叉高峰论坛菁英思想汇暨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联谊会主题沙龙——表型组学期刊发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主办,《表型组学(英文)》编辑部、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承办,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和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联谊会协办。中国科学院...
表型组,是指生物体从微观组成到宏观、从胚胎发育到衰老死亡全过程中所有表型的集合。表型组学是继基因组之后生命科学的又一个战略制高点和原始创新源。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理念、新方法,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正深刻地改变着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面貌,引领生命科学的范式变革。10月24日,由复旦大学、中国生物...
表型组学名词解释 表型组学,起源于1996年,是由Steven A. Garan首次提出的一门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学科。它是一门交叉学科,不仅包括生物学和遗传育种领域,如作物育种领域的性状,还包括植物的生长、表现和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此外,"表型"是指基因型和环境决定的形状、...
林木表型组学是研究林木表型的一门新兴的生物学学科。表型组是指某一生物的全部性状特征。表型组学是一门在基因水平上系统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学科。这一学科强调基因、时间和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并且关注表型的多维度和多样性。
表型组学一般通过高通量表型技术,如成像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来测量和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生理等特征。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RGB成像、红外热成像等是表型组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检测植物初级代谢(光合作用)、次生代谢产物水平、形态学指标、温度(气孔导度与蒸腾作用)的重要手段。
段大跃认为,中医的证候就是临床表型组,而中药方剂是药物表型组,辨证论治则是临床表型组学与药物表型组学的临床实践。因此,段大跃很快便意识到,不但表型组学是进行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最合理、最实际的切入点之一,是目前最适合于研究中医证候(临床表型组)和方剂(药物表型组)的前沿科学之一,而且传统中医药学可以...